2017年4月,丹麦驻华大使馆的一篇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求助微博走红网络。文中指出,一种名为太平洋生蚝的新物种入侵到丹麦后,对海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科学家及政府对此似乎束手无策。这就是典型的外来生物入侵案例!
丹麦生蚝泛滥铺满海滩
外来生物是如何入侵的呢?船舶压载水和进口货物就是两条最主要的入侵渠道。
在船舶航行、装载货物过程中,为了控制船舶倾斜、吃水、稳性或应力,需要常常排放或吸入淡水或海水,以实时调整船上压载水量,保障船舶安全平稳运行,然而,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带来的不只是压载水,同时带来的还有新的水生生物种。
压载水工作原理
这些离开原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迅速建立了新的种群并潜在地威胁当地物种,造成大型的生态和环境损害,造成对人类的威胁,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海洋物种一旦入侵并在当地扎根就几乎不可能根除它们。
自从19世纪80年代出现钢铁船体的船舶后,为了船舶的稳性、安全等着想,船舶在卸货港注入压载水,再在装货港口排出。科学家们很早就意识到,生物体可搭乘压载水这一顺风车将他们带到新的港口,安置新家,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入侵物种带来的负面影响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近十几年来海上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压载水带来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压载水的生物入侵活动所带来的破坏的典型例子轻易可见。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大湖的外来入侵。外来物种对大湖的入侵可能追朔到1959年St Lawtence航线的开通,从那时起,海洋航线开始大量进入大湖,到1996年,在大湖已检测出130多种外来生物。斑马贝是一种跨过大西洋而引进的外来生物,研究认为该物种是80年代被引进到大湖的,该物种最初生存于北海和Capsian,于19世纪蔓延至整个欧洲。在大湖,斑马贝布满在发电站和工厂的进水管上,有时甚至完全将其堵住,它还与本地鱼类争夺浮游生物,影响到当地鱼业产量。从1990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开始每年投资1.1亿美元以解决斑马贝问题。斑马贝也被认为是100个世界最恶劣入侵者之一。
大湖的外来入侵者斑马贝
如今,船舶压载水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地球生物链及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是造成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媒介原因。随着全球工业、贸易、航运业的不断增长发展,近几十年来,生物入侵过程已大大加速,所以,须努力制止这种毁灭性的发展趋势。
防止入侵物种的转移及有效及时的反应,需要各国政府、经济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国际海事组织(IMO)认识到需采取以全球适用的规则、统一解释和导则为基础的行动。IMO率先通过航运解决入侵水生物种(IAS)的转移。2004年2月13日在伦敦IMO总部举行的外交会议上,《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BWM公约)经协商一致通过,目的是通过对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与管理来防止、减少和最终消除由有害水生物和宾馆提的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因其的风险,避免此种控制造成的有害副作用并鼓励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发展。该公约自2017年9月8日生效实施。截止到2017年7月,全球共有61个国家加入该公约,加入该公约的商船总吨位数约占世界商船总吨位数的68.46%。
该公约的生效,标志着由于外来生物的入侵所造成的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将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避免压载水带来外来生物的入侵呢?
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压载水处理、压载水隔离和压载水置换 。
压载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应用巴氏消毒法,即加热船舶压载水能有效杀死存活于压载水中的微生物的物理方法;过滤和离心的方法去除海洋生物的机械方法和电解生成铜银离子杀死生物的化学方法三种。
挪威新一代压载水处理系统
压载水隔离目前提出的主要有两种隔离方法:一种是不排放压载水,但这显然会影响到船舶的装货量。另一种是将压载水排放至接收设施,这样不会影响船舶的稳性、强度。
压载水置换是指在船舶进入目的港之前,在远离海岸的地方将压载水更换掉。它是基于生活在远海的生物不能在近海中生活的前提下成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因此,研究好、履行好《压载水公约》,不仅是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