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古人能腾云驾雾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 2019-05-07 16:04: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上古时期起,人类就常常凝视着神秘莫测的天空,幻想着和飞鸟一起遨游天际,而这一切仅仅是人类真正征服蓝天的开始。出于对飞行的强烈向往,人类赋予了飞行不同的寓意,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

中国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因偷吃长生不老之药而身体变轻,漂浮升空直奔月宫,那时的人们认为身体变轻才能漂浮直达天空;隋唐时期,敦煌“飞天”壁画把人类飞天的幻想雕刻的栩栩如生;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大闹天空的情节不仅是对飞行于无穷天际的无限遐想,更是现在星球大战的前身;童年玩伴小哪吒脚踏风火轮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与今日的喷气式飞机有异曲同工之处;更有绿林好汉轻功水上漂、御剑飞行等武功,都是人类对摆脱地心引力的美好愿望。

与国人天马行空的传说一样,西方也流传着许多飞天神话。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粘贴羽毛做成翅膀飞行,却因飞的太靠近太阳让翅膀上的蜡融化,最终坠海而亡;爱神丘比特有着闪闪发光的金色翅膀,使他可带着弓箭漫游天地;更有会飞的船、驰骋的飞马和穿梭的飞毯等等,这些飞行神话不仅丰富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更是对航空时代真正来临的憧憬。

图片1.jpg   微信截图_20190507145548.jpg

                                                  嫦娥奔月                                                                            大闹天宫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在它的身下支撑,翅膀凭借风力朝南飞行。庄子对大鹏展翅九万里的设想正与今日空气动力学中的“翼”、大气和阻力等理论不谋而合。在这些瑰丽浪漫的想象之下也不乏能工巧匠对真正飞天的大胆尝试。

木鸟,又称木鸢,最初记载于战国时期。《墨子·鲁问》中写道:“公输子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记载了鲁班耗费三年制成一只木鸟,并一飞冲天。在东汉时期,《太平御览》记载张衡也制造了一架可以飞行的木鸟,原文是“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大概是最早的航模飞行器了。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风筝是借助空气动力而升空的重于空气的原始飞行器。风筝主要受重力、气动力和拉线拉力,遇气流而上升飞行,无风而下降,可作为古代战场上的军事联络工具。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正厅“飞行里程碑”的一块标牌上用醒目的大字写道:“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晋朝时期,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记载了一种名叫“飞车”的机械。书上写道:“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其中的“飞车”被认为是竹蜻蜓的最早记载。

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由竹柄和“翅膀”组成。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便会旋转飞向天空,随着升力减弱而落到地面。竹蜻蜓在18世纪传到欧洲,被西方称为“中国陀螺”。1976年,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通过对竹蜻蜓的仿制和改进,悟出了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螺旋桨。

孔明灯,又名松脂灯、天灯、云灯,起源于中国五代时期,是热气球的雏形,也是轻于空气飞行器的最早记载。据《淮南万毕术》记载:“艾火令鸡子飞”,意思是说,将燃烧的艾火放进鸡蛋壳里,艾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让鸡蛋壳飞起来,这正是孔明灯的升空原理。在元代作战期间,曾使用不同颜色的孔明灯升到空中作为联络信号。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现又名跑马灯、串马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记载“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形容走马灯上有平方的叶轮,下置燃烛,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使灯面上的骑马人物好像你追我赶一样,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的原始应用。

微信截图_20190507160318.jpg

古人对飞行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