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我们强调无条件地爱,但不提倡无规矩的溺爱;我们强调保证孩子的安全感,但不提倡过于保护使其与风浪绝缘!只要充分放手,给予孩子适应性探索的机会,挫折总是难免的。而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指引导孩子改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心理韧性从而辩证看待社会中的压力,正确认识挫折带来的结果,克服消极情绪,适应环境并积极应对生活的教育活动。挫折教育的实施是个体身心及社会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挫折教育的意义
1.身心发展的营养素
正确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孩子辩证的看待失败、正确认识自我,改善焦虑、浮躁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提高耐挫折能力。
2. 个性、社会化的助力器
一方面,挫折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正视学习、人际交往及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另一方面,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逆商指数”和心理韧性,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挫折教育的四阶段
挫折教育不能—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适挫训练”。
0~1岁: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尚在襁褓,家长需要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周围的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学习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其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如此,孩子在动作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心理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岁: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接触更多的来自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作为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多尝试,锻炼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但切忌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避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5~6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四、挫折教育的误区
1、主动制造一些所谓的“挫折”,试图让孩子得到“磨炼”。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人为地设置一些所谓的挫折,来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认为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够茁壮成长。
其实给孩子制造挫折,太多的让孩子经历失败,会导致他们在持续的挫败感中自我怀疑,甚至开始相信自己是无能的。以后只要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
2、企图以打压的方式,让孩子随时保持清醒。
许多家长惯用“激将法”,通过提别人家的孩子,说反语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打击,试图让孩子保持清醒的理智,以此来激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其实这样做的确能够让孩子受到挫折,但是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让孩子感到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只有挫折,没有教育。
挫折教育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教育上,而不是挫折上,有些家长错误的解读了“挫折教育”,只知道不断的给孩子“挖坑”,但是并没有“填坑,没有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这种只有挫折、没有教育的形式,真会坑了孩子,对孩子健康成长起负作用。
五、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1、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其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稳。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成长。
2、家长以身作则
生活中孩子最好的榜样是父母。“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对待挫折的方式和心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可以经常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各种大小困难的事例告诉孩子,并与之分享战胜挫折后的快乐。另外,父母也要试着告诉孩子,其实他们自己非常令人骄傲。比如,要求孩子将其克服挫折的经历记录在案,日后提醒其查看记录,以自己为榜样,自我激励,战胜挫折。
3、培养孩子自立
家长应确立与孩子的“顾问”与“询问者”关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其行为的自我负责精神。
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难以面对挫折。孩子战胜挫折、培养自立的能力其实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4、磨练孩子意志
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父母要精心设计一些磨练孩子意志的活动,让孩子适当吃苦,培养其承受能力。比如,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登山活动等。同时,父母要培养孩子找出战胜挫折的方法。比如,可以变挫折为动力、降低行动目标或尝试达到目标的新方法等。有效的挫折教育将使孩子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尽快重新振作,逐步走向成熟。
培养孩子的乐观豁达,创造机会,让其在适度的挫折教育中感受生命震荡和欣赏旅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