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入学,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对于孩子在校园中的生活,无论学习成绩还是日常表现,家长的作用是给予鼓励和做好榜样。我们把纪律、规则教育留给老师和学校执行,也让孩子解决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
但有时我们也会突然必须面对老师和与老师沟通,孩子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更不可避免的是,作为家长,我们会被老师找,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因为它总会让我们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师请家长去学校的可怕经历。
作为家长的我们,面对老师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反应(这也是我做老师时常会遇到的反应):
认同老师,批评孩子。
反驳老师,解释更多。
肯定孩子,配合老师。
平时你在遇到类似状况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爱与理智》,这本书的下篇实例应用中的一篇写的是《老师和学校的问题》,这里提到当我们已经站在老师面前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听取老师介绍孩子的一些信息,并认真思考。但是千万不可大发雷霆,甚至教老师怎么办。该书细数了三种错误做法:
指挥老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生气并告知老师,“如果不照我说的做,我就找校长”。
召集一帮看上去很精明的家长围攻指责老师。
这些做法的错误在于,原本我们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可之后我们不仅仅要面对一个难题,还树立了一个敌人。老师,其实是能给予我们最多帮助的人。
所以,在面对老师时,认真地听,之后也要有智慧地积极回应。比如:
想跟你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儿,然后我会跟您做出解释。
我愿意采纳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解决类似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
但是,如果我们确实对老师不满意,可以怎么做呢?“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和我一起去问问校长,看看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高见。”
不管怎样,见老师或者被老师请进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和老师讨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诉说的同时也要倾听,给出自己意见的时候也要采纳对方的意见,交流和尊重永远都比命令和威胁更有效果。
我觉得,当面对老师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作为家长,如何让老师觉得我们跟其在同一战线上,也让孩子觉得我跟他在一条船上,还不排斥老师?
就在这次期末考试的前两天,我在学校大门口等放学,左等右等,最后等来了没有背书包拿饭盒的大孩:“妈妈,老师找你!”
说实话,我有点儿懵,问大孩:“老师找我做什么?”
大孩说他也不知道,然后一溜烟地往前走,我只能跟上,但内心万分忐忑:貌似这是我第一次被以这种方式“请”进学校。
见到老师,紧张地连问好都记啦。老师劈头盖脸细数孩子的各种不好。
说实话,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回应,只好一边听老师陈述,一边脑海里搜索。但之前看过的各种文章貌似这个时候都没用。一般情况下写文的,都是被老师找之后,回家单独跟孩子的沟通,而此刻,是老师、我和孩子三方都在。
最后我放弃搜索,努力一边听一边思考:
我到底该怎么去表达老师说的情况我明白了,回去后会跟孩子一起努力?
该怎么跟孩子表达:没关系,爸爸妈妈懂你,我们站在一个战线上,只要你在进步,我们就继续努力,迎头赶上?
又该如何跟孩子表达老师的初衷,让孩子明白老师也看到了你的努力和进步,只是目前还是为你着急,希望你更好,而不会排斥老师?……
当这些思考浮现,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我先问了老师第一个问题:老师,您觉得孩子在这一个学期内有进步吗?
老师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问,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说进步了。
接着我说了孩子这个学期的努力,我们作为家长的反思,家庭教育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然后也告诉孩子老师找他的目的,就是为你着急,爸爸妈妈和老师想要跟你一起努力。
最后,带着孩子一起,表明我作为家长的态度,我们拼尽全力跟老师一起合力。
当孩子不在场后,我又单独跟老师说了孩子的状况,敏感、适应慢、混乱,我们也会继续引导。
写在后面:
有些事的发生很突然,可能没有时间做准备,但是我们可以思考,去平衡。我的处理未必适合所有情况,但可以互相启发,带来思考,这就够了。
回到这个问题:
被老师找时,作为家长,该如何让老师觉得我们跟老师在一条战线上,又让孩子认为我们也跟他在一条船上,还不排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