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最早提出关键期思想的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比较心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洛伦兹。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颜之推就已提出过这一思想!他在《颜氏家训》中讲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之推所言“勿失机也”明确表达出关键期思想。他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精神专注,心无旁骛,所以学习效果好;长大以后,心思散逸,不易专一,因此应及早施教,不可错失良机,并且拿自己的学习经验作为例子,强调“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
在孩子的发展关键期家长该如何做呢?
1.能力培养
1~5岁是儿童语言关键期。6~7个月,孩子学会发声,18个月是词汇爆发期,24个月左右是语句爆发期。颜之推在其《音辞篇》谈到:“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孩子小时候如果在发音方面有不对的地方,父母要及时纠正。父母自身的发音表达也要准确,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也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父母发音不准确,会给孩子发音方面造成不好的影响,等到孩子的语言习惯成型,就会难以矫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啦,如果父母或家里的其他成人吐词发音不准,如何纠正孩子的发音呢?这里要区分两点:日常生活用语,孩子处在生态环境中,学习点当地的“母语”未尝不是好事,正所谓带点乡音!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书面文字认读则要尽可能准确,那时可借助于相应的音视频材料。
2~4岁是视觉知觉的关键期。4岁左右就已经能分辨8~20种颜色,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绘画、审美能力的绝佳时期。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美术教育场地,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接受来自外界的色彩刺激,引导孩子建立审美。切忌总是将3岁左右的孩子关在“书屋”里、频繁早教的“教室”里。
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若有音乐体验如听辨乐器、哼唱,将促进其音乐脑区皮质系统的发育、有助于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娱心畅情、陶冶性灵”,通过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其情绪体验,家长切忌以功利心或内卷心态去强迫孩子学习音乐美术,正是情趣为本,技能为副。
2.性格培养
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性格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受到儿童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类型的儿童在性格方面会有很大差异。颜之推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泽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氛围是培育一个性格健全孩子的前提。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在实验中婴儿仅仅经历3分钟的情感忽视,就从热情变为绝望。假如孩子长期或反复处在一种被忽视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那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性格呢?
(1)父母恩爱。在家庭情境中,父母相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父母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家庭充满爱的基础,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学会爱,表达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充满安全感、幸福感,也更自信乐观。
(2)尊重儿童。把他们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多让孩子做他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会让孩子变得有主见,独立、自主,这是其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3)平等互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父母对子女的爱、包容会给予孩子力量,让孩子拥有始终被支持的感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底气,也更有韧性,有助于激发出更大的潜能。
3.习惯的培养
《颜氏家训》谈到:“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家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即早期培养孩子的习惯相对容易且牢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思维尚未自觉化、理性化,大脑可塑性强,所以儿童会对周围人进行无意识地模仿,在幼年时期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颇为显著的。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比如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孩子才会在这种环境熏陶下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像颜之推所言“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在培养孩子品德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这点很重要,若对道德的认识不清晰或不合理,会导致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弄错了方向。家长不妨在经典教育著作中学习,育儿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
(3)将孩子在活动中熏陶。孩子天性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的情绪感受更强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参加植树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等。
(4)及时反馈且是非明确。家长要给孩子的行为及时反馈,他做的好时,及时鼓励,帮助其重复训练以巩固习惯。当他做出不好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关注并给予耐心的矫正。这种强化策略熟练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视早教,就需要家长利用正确的信念和理论指导,在关键期为孩子提供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和教育机会,抓住关键期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家长要把握这个“度”,因为现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存在很多盲目做法,在不了解孩子发育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错误理解“起跑线”法则,更多采用将教育内容“前移”,出现“抢跑”现象,如有的孩子,还在幼儿园的年龄,就过上了“五点作业、六点画画、八点英语”的“加班”日子,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孩子在人生长跑的路上后程乏力。网上曾流行的一个段子:“4岁英语词汇量1500在美国可能够用,在海淀肯定不够。”这些教育内卷逐渐低龄化的现象要引起我们的警觉。这种过早的、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会对儿童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包括对学习的焦虑与恐惧、疲劳、缺乏爱好,甚至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等。这是不利于儿童正常发展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脑发育给予合理的早期教育。我们提倡的是合理的早期教育,而不是盲目的超前教育。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要为孩子扣好而不要扣错人生的第一颗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