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准爸准妈、宝爸宝妈,是不是会经常念叨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也和大家一样,嘴上和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与决心。
为了这句话,许多孩子奔走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及大小考试中;
为了这句话,许多家长开启了“拼爹”“拼妈”模式;
为了这句话,许多家长焦虑而失去了理智,孩子失去了快乐童年!
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何所指?
这也算是近年来的流行语吧?反映的是儿童教育理解问题。此语最早出处已不可考。我印象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院士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吴建民委员两个人的声音。韦钰院士(2006)提出“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吴建民委员(2011)却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进行批判,警示人们“不要孩子伤在起跑线!”
两位专家看似不同的观点,其实是基于不同维度对“人生起跑线”的不同解释。
韦院士认为,孩子在三岁前,是家庭给孩子的起跑线,包括:父母的陪伴、社会情绪能力、学习环境。
吴委员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背后,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这个办法培养不出人才,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那么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呢?答案是:肯定有!但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儿,在孩子起跑线那儿,做父母的(家长)该做些什么及怎么做?大家理解很不一样,其中不乏错误的东西。而这时的错误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损害,甚至贻害其终生!
关注生命成长起点
我注意到,邓老师创建的“儿童发展科学在线”公众号,虽然开始的时间还不太长,却已经有多篇推文谈胎儿期的心理发育发展,而且是从最基础的感觉系统发育开始谈起的。我猜,邓老师期望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特别是那些准爸妈们,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全程,特别是其生命的起点及早期,从一开始就能科学育儿!可以说,这个公众号的意义重大!
孕程中孕妈的探索
我理解的“起跑线”是在当下,家长“认识到了,也做到了”,这就是在起跑。这个起跑线与儿童无关,与家长“认知”有关。只要起跑了,尽管晚一点,但总比家长在育儿问题上无所作为要强得多。
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家长找准“起跑线”,科学起跑,也许可以奠定儿童一生的良好发展。那么这个起跑线到底划在哪儿呢?是中学、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或者是胎儿期?
让家长都能回答这个问题,着实有点难,毕竟要所有的家长去研究儿童心理学不太现实。但有一个共识是肯定的,就是在时间上愈来愈前移,换句话说,大家认识的孩子成长起跑线越来越早,甚至要从娘胎开始。尽管家长对这个判断说不清,道不明。
作为儿童发展的探究者,我一直关注着儿童发展及成长的规律,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时至今日,还在努力回忆我爱人当时怀宝宝的情景,随着孕程的变化而出现的变化或反应。这些变化,有的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有的我不可能觉察到。所以,在与爱人交流时,我引导她回忆当时的感觉,告诉我她所体验到最深刻的变化。
对孕程的回忆,既有我爱人对自己是否怀孕的不确定,又有在医院检查确认怀孕时的欣喜和不知所措;既有感知到胎动的兴奋,又有不知道胎儿是否健康的担忧;既有明显的呕吐反应,又有不得不吃东西以保证营养供应的自我强迫;既穿着防止电脑辐射的外罩,又有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惶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爱人没少求助于“度娘”,但是海量的信息与意见的分歧,让她看看就合上了电脑;从去书店买怀孕期科普的书籍到去书店看这类书,看得越多越不知道怎么做。
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孕妈这个时期会在两种极端之间摇荡,一端是陈旧的谣言和迷信;另一端是超前的新奇知识。比起我们的上一代人,我们好像懂得很多;比起下一代人,我们却又懂得太少。置身于这种尴尬的处境,孕妈自然会焦虑,准妈妈们希望得到的是确定无疑的答案,并且立即管用,但事实上这样的答案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常常淹没在媒体危言耸听的炒作之中,难以触及。
当我坐在地铁上,看着周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时尚的邋遢的过客,他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打游戏、有的刷朋友圈,各种表情、各种举止,也或多或少携带着各种职业的标记。我禁不住地想,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现在的样子?先天遗传的因素呢,还是后天社会的塑造?
多数家长会持折衷看法,既承认先天的遗传作用,也承认后天的环境影响。从怀孕到孩子呱呱落地,作为孩子的父母很庆幸地“成功绕开了孕期所有危险”,但是“胎儿研究表明,他们高兴得有点早”,“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孩子出生以后的几十年,我们并没有在刚刚过去的孕期里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知道成为准爸准妈后,大多数的家庭对“怀孕”或者“胎儿”表现出“着迷”“关切”“焦虑”。大多数的孕妈在与医生交流时,言语间无不流露出疑虑,而且每一次医生都知道孕妈要说什么:她曾经、正在或者打算在做的事情,会不会伤害到腹中宝宝?
孕妈遇到的压力、营养,以及现在到处充斥的化学物质暴露,使得“怀孕”的意义如今被颠覆了,不再是“生一个孩子”,而是在这长达9个多月的孕育过程,去治愈疾病、去改善公共卫生,去斩断贫穷、体弱和患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去确立健康、强壮和稳定之间的良性循环。
最新研究也给孕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通过预防或者干预,可以生育出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健康、快乐的孩子。同时,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什么让我们成了现在的我们?带着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我也确认了探究的或实践的工作起点,也是所有人的“起跑线”——从“娘胎”开始说起!
“娘胎”才是人生起跑线
和邓老师不谋而合,我们关注到生命成长的起点,推出一个早教系列——《娘胎,才是人生的起跑线》,通过对孕妈9个多月孕程的微探索,让准爸准妈了解“娘胎”对儿童哪些方面有影响?孕妈吃什么对宝宝有益?孕期创伤对儿童成长有哪些负面影响?怎样避免有害物质对胎儿未来的负作用?如何避免孕期不良心理,如何创造良好的孕期条件,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些内容会让我们系统了解“娘胎”对儿童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