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堂 > 正文

难挡“冰雪热”?这样滑雪更安全

发布时间: 2022-02-16 15:38:3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江苏科技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来源:江苏科技报

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情,随着一项项夺金项目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冰雪运动。但是,作为一项具有刺激性、挑战性的户外运动,滑雪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比夏季运动项目,冰雪运动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且以联合伤居多。”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李勇强副教授告诉记者。一方面,在冰雪项目中,运动者的足部并非直接接触地面,这要求其具备较好的平衡能力,下肢肌肉力量较强;另一方面,冰雪运动的场地可能存在冰雪层状况不明、坡度较大、急弯较多等情况,没有专业指导,运动者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f51feb626196c91ac5a2bb631675b2ad_1_1719_618_2415_1772.jpg

雪场常见3种伤害

1.骨骼损伤

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贺增良指出,滑雪、滑冰等户外运动,危险系数较高,摔倒后容易引发软组织挫伤、扭伤、脱臼,甚至骨折。

受伤后,应先自查情况,如果活动明显受限,不要乱动,更不能进行按摩或者拉拽,以防进一步恶化,应立即平卧,等待救援人员。

2.冻伤

冻伤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的损伤。该院皮肤科李子海副主任医师介绍,雪场气温较低,由于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局部温度低容易发生冻伤,多见于手指、脚趾、手背、耳廓、脸颊等部位。

如果出现冻伤的情况,滑雪者要立即离开低温场地,及时更换湿冷的衣物鞋袜。需特别注意,切不可立刻烤火、烤取暖器、用热水泡浴,宜用和缓的方式慢慢增温。

3.雪盲症

雪地反光强烈,滑雪时如果眼睛完全裸视,大量紫外线照射至眼球,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容易发生雪盲。该院眼科洪浩副主任医师提醒,滑雪或者在雪地里行走时最好配备专业的滑雪眼镜或防护眼镜。

得了雪盲症后,可能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伴随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不要用手揉眼睛,应立即撤到暗处防止再度损伤,并用眼罩或干净的纱布覆盖眼睛,闭眼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

全面“武装”,五做四不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万里主任治疗师表示,预防冰雪运动中的运动损伤,运动者需从身体、装备、心理三方面进行“武装”。首先,要加强自身平衡性、协调性、力量、柔韧性、有氧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做好针对性准备;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护目镜、护膝、护肘、手套等;最后,运动者还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恐惧、畏难,也不能盲目无畏。

专家提醒,如果在冰雪运动中发生了运动损伤,牢记“五做四不做”。“五做”是指要做到保护——不要立刻去诊断,如膝关节有疼痛感,在做任何检查之前先将膝关节保护起来;休息——不再进行任何剧烈的活动;冰敷——消肿止痛;压迫——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抬高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

“四不做”指发生运动损伤后的禁忌,即不能做热疗——热疗会加剧出血及组织液渗出的程度;不用酒精——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肿胀恶化;不能负重——上肢、膝关节等受伤后不能负重;不过早按摩——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按摩可能会加重炎症。

“如果运动损伤非常严重,疼痛剧烈,患者务必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万里说。

李勇强强调:“举办冬奥会真正的目的不仅是体现运动员的拼搏,还是为了号召全民运动,促进大众健康。因此,在没有装备或场地进行冰雪运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度运动,比如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步行不少于1万步,让身体微微出汗,心率增加到120~130次/分,这样的适度运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