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告诉你,取暖设备怎么用才安全
《江苏科技报》记者 马洋 通讯员 秦公轩 赵祥
小太阳、电热毯、暖宝宝……寒冬天气里这些取暖设备是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但你知道吗?取暖设备如果使用不当,也很可能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11月29日,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夫子庙派出所的民警李学东在他所管辖的社区,用直播的形式做了一系列实验,提醒广大市民正确使用取暖设备。
贴了暖宝宝的鸡蛋 9小时后半熟了
冬季,不少爱美女性喜欢贴暖宝宝来保暖,殊不知暖宝宝很容易引发低温烫伤,而这种烫伤最不容易被发现也最为致命。在实验过程中,李学东取出了3个贴了暖宝宝的鸡蛋,用它们来模拟暖宝宝对人体皮肤的“加热”过程。
李学东告诉记者,这些鸡蛋被贴上暖宝宝的时间并不相同,最早的是前一天夜里12点贴上的,之后每隔3小时贴一个,第三个贴上去到当时才过了3个小时。
李学东依次按时间远近敲开这些鸡蛋,可以看到贴了3个小时的鸡蛋几乎没有变化,而贴了6个小时的鸡蛋蛋清开始发白并出现了凝固的现象,而贴了9个小时以上的鸡蛋竟然蛋白完全凝固,整个鸡蛋已经被烫得半熟了。
暖宝宝使用时摸起来温度并不高,为何这样一款低温的取暖材料会有如此大的威力?背后有何玄机?
李学东解释,暖宝宝贴主要靠铁粉和氧气起化学反应,可以在12到24小时内持续发出30℃到50℃之间的低温,这样的温度短时间接触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长时间接触就可能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有些人喜欢把暖宝宝直接贴在皮肤表面,烫伤发生了也不会及时发现。
随后,李学东取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皮,他表示,这块猪皮事先贴过暖宝宝“加热”过,现在看起来已经发黄变硬,脂肪层也受到破坏,“如果把暖宝宝长时间贴在人的皮肤上也容易起水泡,破坏皮肤组织。”他又拿出一块新鲜的猪皮作为对比,果然新鲜的猪皮更加柔软、有弹性。
李学东提醒,使用暖宝宝贴时要隔着衣物贴在身上,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同时不宜长时间使用,以免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害。
“小太阳”威力惊人 瞬间点燃纸巾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李学东打开了几款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卤素管加热器和“小太阳”取暖器,此时室内温度为10.2℃,感觉房间里有点冷。
打开设备3分钟后,房间里温度明显上升,再次测量室内温度已经到了12℃以上。5分钟后李学东使用红外温度计分别测量了三种取暖设备出风口的温度,发现暖风机出风口温度为60℃,卤素管已经达到了120℃高温,而小太阳温度最为惊人,竟然已经突破了265℃。
这时李学东抽出一张纸巾,向着温度最高的小太阳发热管靠近,纸巾瞬间冒烟着火。李学东提醒,其实家用取暖器温度十分惊人,这样的高温已经足以点燃家中一些物品,特别是有些人喜欢用取暖设备烘湿衣物,待湿衣物水分蒸发干后,若取暖器仍然持续高温加热,很容易引发火灾。
见识过了“小太阳”的威力,李学东接着通过实验告诉大家,取暖时的安全距离要多远才合适。他坐到沙发上,然后调整和“小太阳”的距离,实际感受取暖效果。
距离60厘米时,他测量了沙发表面的温度,为41℃,此时体感较为舒服;距离40厘米时,沙发表面的温度已经逼近60℃,这时李学东已热得满头大汗;距离20厘米时,沙发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最后停留在170℃以上,李学东已经不敢坐在沙发上了,因为有炙烤的感觉。
实验结束后,李学东得出结论,房间里使用取暖设备,建议放置在60厘米以外才比较安全,如果距离近了温度太高,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他还支招,室内放置取暖器不宜靠墙太近,因为墙体会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室内升温较慢。
电热毯也有保质期 老旧产品易短路
实验过程中,李学东还提醒消大家在使用电热毯时尤其要小心谨慎。
去年冬天,李学东负责的社区里有位周奶奶,晚上睡觉前提前打开了电热毯。但让不一会儿就闻到了刺鼻的焦糊味。周奶奶意识到可能是电热毯出现了问题,于是立即报了警。李学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电热毯烧着前阻止了火灾的发生。
在实验现场,李学东拿出了新旧两条电热毯。他介绍,如今最新款的电热毯质量较好,都有防漏电、防过热燃烧的功能,而老式的电热毯则较为简单,容易发生危险。随后,他剪开旧的电热毯,记者看到,电热毯内部的发热线已出现脱落现象,铜线已暴露在外。这样的电热毯看得在场的社区居民都倒吸一口凉气。
李学东解释,其实这是一条使用了6年多的电热毯,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反复折叠,导致折叠处的胶皮出现老化,最后逐渐脱落,此时裸露的两根铜线相互接触很容易发生短路,进而可能引发火灾。
对此,李学东提醒,电热毯也是有使用年限的,一般保质期在6年左右,如果超期服役,很可能会产生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