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热点 > 特别关注 > 正文

“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退休啦 ——月球车“玉兔”停止工作 在月球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发布时间: 2016-08-12 15:42:4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江苏科技报记者 孟婧 陶韬

“Hi,这次是真的晚安咯,还有好多问题想知道答案,但我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如果以后你们去到更深更深的宇宙,一定要记得拍照片,帮我先存着……”7月31日凌晨,月球车“玉兔”这个“网红兔子”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惹哭了它的60多万粉丝。8月1日,官方正式宣布“玉兔”号月球车停止工作。科学家们表示,“兔子”虽然睡去,但它在月球上所经历的精彩和磨难,都为探月工程的科研与科普留下重要的一笔。

时隔四十年再登月球  “兔子”干过很多活

“‘玉兔’号登陆月球是很重要的技术进步。上次月球车登上月球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时代,1969年-1972年美国人六次登月,苏联也相继发射了月球车1号、月球车2号。2013年12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这是时隔四十年后,再次登上月球的月球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科学家郑永春告诉记者,相比阿波罗时代的月球车,“玉兔号”在遥控、遥操作、自动化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同时,“玉兔号”上的科学仪器的指标和性能,相比阿波罗时代也有了很大进步。

郑永春表示,在探月方面,这只“兔子”发挥的作用还不小。“‘玉兔号’在月球上进行巡视探测,就像我们在地球上进行地质考察一样,了解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进行物质成分、地质剖面的探测,从而理解月球的演化历史。”

除此之外,“小兔子”还要给月球拍照、探寻月球地下埋藏的秘密、寻找水分、探测月亮的射线强度……

休眠四次  “小兔子”终于陷入长眠

“嫦娥三号工程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也顺利取得了探测数据,这对认识月球本身有很大帮助,但月球上的辐射和尘埃情况都和地球不同。”郑永春告诉记者,地球环境无法百分之百复制月球环境,比如月球土壤带电、温度急剧变化等等,这些情况都考验着“小兔子”的忍耐力。

为了完成“月球漫步”,有时“玉兔号”不得不牺牲“大脑”性能来维持正常运转,导致中央处理器只相当于20多年前家用电脑的水平。复杂的月球环境,也让“玉兔”后面机械结构发生故障,虽然上面的科学仪器还是好的,但车子不能动了。“兔子”只能进行原位就地探测。郑永春说:“‘玉兔号’只进行一个点的探测,没办法展现一个剖面,即A点到B点的变化过程,这在科学层面是一大损失。”

中国探月总工程师吴伟仁曾表示,“月球车出现故障,说明我们对月球环境仍然缺乏了解,比如对月尘的认识非常不足。”他认为,月球车故障的原因是因为月尘比地球上沙漠里的沙子要细小得多,精密的月球车只要有一点点月尘进入,就有可能造成短路,从而让其移动系统发生故障。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环境复杂,“小兔子”在经历了近四次休眠后,依然超额完成任务。7月31日,这只辛勤的“小兔子”停止了所有工作,永久地进入梦乡。

无论成败  “来过”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小兔子”在月球上获得的“成绩”,社会各界存在争议。有人说月球车的工作是成功的,也有人说是失败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张鸿老师认为,月球车的探测工作究竟完成得怎样,很难有明确界定,大家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一问题。

“小兔子”宣布停止工作以后,“嫦娥之父”叶培建曾表示,原来希望它能走几公里,结果只走了一小段就不能再走了。他认为,遇到的问题使原先的科学目标受到部分损失,比如不能去更远的地方拍摄图片,但月球车的功能已全部验证。

张鸿也表示,“小兔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科研的预期目的,相比以往在绕月轨道上收集到的月球表面的一些数据,此次月球车获取的信息无疑是更准确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作为第一辆登上月球的探测器,“玉兔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因为我们以往有太多理论性的东西,将其工程化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张鸿表示,研究人员在地球上对月球车进行了多次测试,包括模拟宇宙空间以及月球表面的环境等等,然而,这些都是根据我们已知的一些信息模拟出来的,真实环境不可能与我们的设想完全一样,这就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无论如何,“小兔子”都为未来探测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些‘学费’是探索的路程中必须要交的,同时也是值得的。”张鸿表示。

就像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一位成员告诉记者的那样,“其实我对‘兔兔’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它好像很早就坏了。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探测器没什么研究,但至少我们因此关注月球了,这也算是‘小兔子’的一项重要成绩吧……”

学会了“卖萌”  “小兔子”在月球留下永恒印记

除了科研探索,“小兔子”还有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12月1日,“月球车玉兔”的微博开通,这个“网红”开始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科学知识。记者翻看微博,发现“小兔子”一直在记录着月球车在月球上的点点滴滴,甚至还和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互动,为彼此加油。

“过去,美国在这方面的宣传会比较多,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开创了将航空器人格化并放上社交网络的模式。‘玉兔’能通过新媒体向大家传播科普知识,非常有意义。”张鸿认为,以前我们的科研工作都是闷头进行,科普比较少,近几年,大家对科学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了。这种尝试未必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唤起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很重要。“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未知的领域,现在,通过媒体手段,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互动,这种做法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在最后一篇微博里,月球车玉兔说:“月球说为我准备了一个长长的梦,不知道梦里我会跃迁去火星,还是回地球找师父?”很多粉丝都很关心“小兔子”睡着后会经历什么。

郑永春表示,“玉兔号”的预期服役时间只有三个月,“小兔子”其实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多。停止工作后,它就会始终睡在那里,永远不会醒来。不过,相比地球,“小兔子”不必经历风霜雨雪,最多只会经受温差、抵抗辐射、积累灰尘。“小兔子”和它在月球上走过的车痕,经历几百年、几万年仍可能保留原来的样子,这是中国人在月球上留下的“文物”和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