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记者 陶韬 施红艳
江苏有一道叫做“活珠子”的怪菜,似鸡非鸡,似蛋非蛋,接受能力强的人往往吃一口就上瘾,不好这口的连看一眼都深感崩溃。5月9日,省卫计委就发布的活珠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据了解,该“标准”正式出台后,安全食用活珠子将有保障。
将“旺鸡蛋”排除在外
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活珠子被定义为“非禽疫区、健康种鸡蛋孵化至13(±1)日龄的胚胎蛋,透照时胚胎在胚胎蛋羊水中明显跃动,血管鲜亮充盈”。“这一条,就明确将常与活珠子相混的‘旺鸡蛋’排除在外了。”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王卉告诉记者,旺鸡蛋又称毛蛋,不少人以为旺鸡蛋就是活珠子,其实两者是不同的,而且最关键的是,食用旺鸡蛋对健康无益。
“旺鸡蛋是一种死精蛋、死胎蛋,大多由于孵化条件不适合导致未能正常发育,也有可能受精蛋本身存在问题,如蛋壳破损所致。”王卉介绍,鸡蛋自身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在孵化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营养物质已被胚胎发育消耗殆尽。研究发现,几乎100%的旺鸡蛋里都含有病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食用这种旺鸡蛋不但获取不到什么营养,而且容易中毒,引发痢疾、伤寒、肝炎等疾病。
活珠子确有营养特色
王卉表示,活珠子可以当成是鸡蛋的衍生产品,二者营养价值各有千秋。“鸡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将鸡蛋中的部分营养素转化为其他营养素,最典型的莫过于胆固醇。众所周知,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但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这部分胆固醇会被转化为小鸡的神经组织、维生素D以及一些激素。虽然鸡蛋黄中的铁含量不算低,但由于与磷蛋白结合,所以人体吸收率相对降低,而当鸡胚胎发育时,这部分铁被利用来造血,逐渐转化为血红素铁,此时人体对它的消化吸收率就大大提高了。”
据了解,鸡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转化为小鸡的各种组织,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等。所以,就营养而言,活珠子有其特色。但由于鸡胚胎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如雌激素等,长期食用这些高水平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较强的负反馈作用,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所以,王卉表示,活珠子不合适儿童天天食用。也有专家表示,活珠子含有的激素仅仅是鸡蛋的十分之一,但总而言之,无论什么食物,都不宜过量食用。
感官、污染物等有指标
据了解,征求意见一旦通过,将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活珠子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
省营养学会秘书长袁宝君告诉记者,这个征求意见稿中,设定了一些感官指标,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管理者来说都很重要。消费者可以通过外观、嗅觉、味觉等判断食品好坏,比较容易识别;管理者通过这些,有了检查判断的标准。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设立的安全指标,比如污染物的指标,是按照鸡蛋、禽类等食品常见的污染物设立的,如金属类的铅、砷等,还有抗生素的残留的相关标准,对动物性食物共性的问题进行了限制,这样更加确保了食品的安全。
我省活珠子的生产量、销售量都比较大,尽管不可否认,现在还有个体摊贩在销售,但是更多的还是企业、养殖场里工业化生产,袁宝君说,这个标准弥补了之前没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空白,让企业能够规范生产、销售,同时监管也有了评判的尺度,此外,安全标准也是强制执行的,消费者权益也能够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