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史前飞天遗迹

发布时间: 2019-05-21 16:32:1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新石器时代航天员浮雕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玛雅遗迹中,人们竟然发现与航天科技非常接近的痕迹。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庙”中,发现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浮雕的碑文描述:“白色的太阳之子,仿效雷神,从两手中喷出火…”,如图1所示。

141.jpg

图1 太空人浮雕

从今天人类的思维看,这个浮雕与太空船十分相似,浮雕中的图画,画着一个青年正在操作一台类似飞行器的机器,这个机器的前端是流线型的,十分精密复杂,并且类似仪表。带着头盔的青年人双眼直视前方,头盔上有两条管子接着。他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左手正在调节像把手般的东西,右手的四根指头整在操纵把手控制器,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他后面还有个类似宇航员携带空气和水的箱子,箱子后面喷出火焰,类似宇航员的推进装置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这个浮雕看起来与今天的载人航天类似。如果这张图是古代玛雅人照着他们建造的机器画的,那么就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从事太空探险的能力。 

中国古代宇航员

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宇航员与今天的宇航员形象非常接近。在我国甘肃,新石器时代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个陶质半身人像,形象与现代宇航员模样十分接近,如图2所示。考古学家认为,其中一位“宇航员”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所说的西海之神,同现代航员一样都身怀绝技,有过硬本领和智慧。中国古代的神仙,其实都是宇航员的化身,把航天科技看成“成仙术”,称航天为“升仙”。宇航员被称为“天神”或“仙人”。

142.jpg

图2  圆头、长颈、额顶有一对极似一副护眼的圆镜状饰物的古代“宇航员”

 

另外,《山海经》中记载的“羽人”也是一个例子,从雕刻上看,羽人身长30~40公分,头发向后梳起发髻,很有几分唐朝仕女的韵味;与细长的身体相比,脸显得有些微胖;肩膀上有一对大大的翅膀,后面有一片云朵,似乎正在展翅高飞;她双手交握在胸前,细长的身体拖着长着长长的尾巴,与西方童话中的美人鱼有几分相像,如图3所示。

143.jpg

图3 考古学家从一个墓室里发现雕刻有两个《山海经》的“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