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道地药材,临床医生的偏好

发布时间: 2019-05-21 14:56: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提到中药,不得不提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更是数千年来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中医治病养生,历来非常重视药材的产地和加工炮制。早在古代,医家就发现同一药材,产地不同,其临床疗效不一。现代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多为活性成分)的形成。

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不但使得植物的形态不同,更使得中药药性有异。最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对于药材产地重要性就进行了阐述:“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并且从药材名称上就能看出地方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吴茱萸等。其中巴、蜀、吴等都是周朝前后的国名或地名。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使用“最佳”“为胜”等词描述药材的药性、质量与产地的相关性。例如,干地黄“中间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宁板桥者为胜”。唐代的官修本草《新修本草》有药材“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的论述。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开始用当时的行政区划“道”来归纳产地,即产生了 “道地”一词。宋代的《本草衍义》中明确了“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 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收载药物1809种,药图1371幅。其中,有268种在“地”项下,正式列出“道地”条目,记载药材的道地产区,将道地药材作为专业的术语载八史册,并奠定了道地药材的规模和基本品种。

通俗地说,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历史悠久且比较著名的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的道地药材有“八大祁药”“浙八味”“四大怀药”、文山三七,等等。

“八大祁药”指祁菊花、祁山药、祁紫菀、祁沙参、祁薏米、祁芥穗、祁白芷和祁花粉八大品种,产于河北安国市,安国古称“祁州”,故称“祁药”。“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玄参、杭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其中的浙、杭、温均是道地药材的特征,代表了浙江一带。由于其质量好、应用范围广及疗效佳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早在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58处运用“浙八味”。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宋代的《图经本草》说:“白术生杭、越。”可见“浙八味”早已驰名中外。四大怀药指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四大中药。河南有个地方叫:怀庆府,这个地方的这几种药材比较道地,所以称之为"怀药"。文山三七因地产云南文山而得名,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以文山州各县质量最佳,是“三七之乡”,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除此之外,四川地区特有的川牛膝、川续断等,广东地产药材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等江苏地区比较有名的薄荷、苍术等。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指出:“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由于此。”可见,道地药材对于临床疗效的重要性。道地药材也是在临床经过了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获得了临床的普遍认可,才被冠以“道地”之名。现在如果去中医院看病,依然能看到一些处方中出现怀山药、杭白菊、广陈皮……可见临床医生对于道地药材的偏好。      

3.jpg

我国常见道地药材(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