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走进吴哥

发布时间: 2019-04-10 16:20:3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捕蝶人的发现

一位希望在自然学上有所作为的捕蝶人,却意外将其大名留在了考古史上,他就是亨利·英哈特。

1860年1月,法国自然学家亨利·英哈特乘坐小木舟穿过洞里萨湖(今金边湖),跟随当地向导,在幽暗的丛林里穿行了许久。突然,在他的前方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石台,还有楼梯通向台面。他立即意识到,先前误以为是热带丛林下的岩石小丘,原来是一群建筑物和石雕塑像,只不过已被树根侵蚀而分成许多小块。他在这片石建筑物遗址走了很久,沿着石梯拾级而上,最后发现自己已经在一条高高的道路上,这是一条用巨石筑堤、碎石铺面的罗马式古道,通向一群修长而尖细的高塔。远远望去,亨利可看见破旧群塔上雕刻着的优美图案。亨利意识到,他到了被称为吴哥的古城。

微信截图_20190410160508.jpg

在3周时间里,亨利对吴哥寺进行了考察并绘制了草图;此外,还对附近其他一些布满树藤的废墟也进行了考察并绘制略图。可惜,此后不久,亨利患了回归热,于1861年11月10日去世,他的仆人把他的资料和标本带回到曼谷。1863年,亨利的所见所闻以法文发表;1864年,又相继出现英文版。他的书,不但包含对古都吴哥最详细的描述,而且包含大量精美的遗址插图,这些插图是根据他绘制的略图制成的。他唤醒了人们对古都吴哥的记忆和关注,使一座被掩埋了800多年的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吴哥古迹

在吴哥遗址区,有遗迹数百个,包括小型的神坛和大型的寺庙和宫殿。多数建筑的设计都基于一种象征,那就是对高棉人有着巨大影响的坛场——曼荼罗。曼荼罗既具印度教特色,又具佛教特色,它是宇宙的象征,反映了宇宙的本质。

吴哥的心脏是吴哥殿,一个被城墙包围起来的帝国宫殿城。在吴哥殿的中心,阎那跋摩七世建造了称为贝雍的寺庙。贝雍是一组廊院式建筑。致密的石质建筑向上逐渐变细、形成尖顶。一位文物保护家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

吴哥殿的南面有吴哥寺(即吴哥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建筑物遗址和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神堂。这座寺庙花了整整37年时间建成,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围绕主殿第一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布满浮雕。东壁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北壁是毗湿奴与魔怪交战图,西壁是这个故事的继续,即“神猴助战图”,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反映了高棉人抵抗敌人入侵的战争情景。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形象逼真,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能。

“水”都吴哥生活的一大特色。寺庙周围的护城河与水池,专门用来辉映寺庙,水中倒影使它们显得更加雄伟、圣洁。在水道上,有精巧的灌溉网络将附近河水汇集到湖中,然后分流到吴哥整个地区。

辉煌与衰败

所有来吴哥遗址观光的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准建造了古都吴哥?这个如此文明开化的民族,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当时,很多研究者认为,古都吴哥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建造,或是由古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建造。然而,考古人员通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古都吴哥是高棉文明的伟大创举,是柬埔寨现代居民的祖先高棉人自己建造的。

大约公元1世纪时,一个叫做富南的王国在今天的柬埔寨兴起,其强国地位一直持续到公元550年。该王国的许多文化特征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教和佛教在该国扎根很深。高棉人居住在该王国领土北部一个叫郑那的地区,公元6世纪,郑那推翻了富南。公元9世纪初,一位名叫阎那跋摩一世的强大的高棉国王建立高棉帝国,控制东南亚,该国王统治期内所建寺庙和其他建筑的遗址都可在古都吴哥附近见到。但直到雅苏跋摩一世时,吴哥才成为高棉的首都。此后,苏那跋摩一世国王建造了吴哥殿,苏那跋摩二世国王建造了吴哥寺。阎那跋摩七世时,人们重建吴哥殿,在宫殿四周增添了护城河,在城墙外建造了3个大型寺庙群。

建造古都吴哥的宫殿和寺庙的费用,加上连绵不断对抗来自周围敌对国家的军事入侵的开支,高棉帝国的实力大大削弱,帝国进入衰退期,1431年,泰王国占领了高棉西部各省,包括古都吴哥。高棉人逃离吴哥,来到百囊奔(即金边)。泰国人在吴哥大肆抢劫,掠走了所有贵重物品,然后离开了吴哥。然而,不知为何,高棉人也放弃了吴哥,这里变成一座空城。

岁月流逝,古都吴哥的雕刻塑像面目全非,渐被遗忘,直至亨利重新发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