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在遭受钝器外伤、心脏病、窒息和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伤害时,会触发濒死体验。在医院中,1/10的心脏骤停患者有过类似的体验。成千上万的幸存者在经历过这一转瞬即逝的痛苦时刻后,都这样描述道:他们脱离了受损的身体,进入了超越日常存在的环境,不再受到通常时空界限的束缚。这些神秘而又极具冲击力的经历,会导致他们的生活发生永久性改变。
濒死体验并非幻想。他们的经历还包括遇到活着或者已死去的亲人或朋友,以及天使之类的精神形体;产生记忆回溯,甚至是回顾一生中好或坏的记忆;又或者对时空的感知出现扭曲。其中一部分感知现象能通过生理学解释,例如,逐渐变窄的隧道景象是由于视网膜外周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视野周边的区域最先丧失视觉。
濒死体验可能是正面的,这种震撼的体验会将精神上的平静与身体遭受的巨大创伤分离,使人产生与宇宙合二为一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濒死体验都是喜悦的,有一些经历十分可怕,伴随着强烈的恐惧、痛苦、孤独和绝望。
任何与死亡的密切接触都会使我们想起生命的不确定性与脆弱,并且可以突破我们的一些心理防线——这些防线原本会让我们远离生命消失的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事件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并且最终回归正常(尽管它们可能会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濒死体验在其后的数十年内,都有可能以不同寻常的强度和清晰度被人回忆起来。
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将在濒死体验期间认知功能增强与大脑功能受损同时发生的矛盾现象,解释为想象力的飞跃。研究人员对122位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做了问卷调查,要求他们比较记忆中的濒死体验与大约同一时间发生的真实事件、想象事件。结果表明,与真实或想象的情况相比,濒死体验的记忆更加生动且细节更丰富。简而言之,在他们的记忆中,濒死体验“比现实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