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拖长打断。有时我们会碰到口吃的孩子,他想说话但讲起话来一顿一顿的明显不流畅、发音经常重复,甚至结结巴巴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儿童中,口吃的发生率大约为1%,大多数发生在2~4岁之间,男孩较女孩多见。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口吃的呢?
一、语言中枢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口吃。有些孩子大脑皮层和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语言能力的发展慢于思维的发展,掌握的词汇极其有限,有时想到了却说不出来,或是没有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因此,说话时遇到困难便重复刚刚说过的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
二、模仿导致孩子口吃。孩子在与口吃者接触的过程中,由于觉得好玩而模仿去学,从而形成不良的口吃习惯。
三、心理原因孩子口吃。由于孩子精神上受到某种压力,情绪过度紧张,致使发音器官的活动受阻而发生口吃。
四、遗传导致口吃。已有学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关。但是基因导致口吃这一假说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探明这类家族发病到底是源自遗传因素还是源自社会因素。
家长在发现儿童有口吃症状后,应当立即带孩子找言语治疗医师就诊,不应拖延,更不应坐视不管、祈望口吃自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