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越来越强,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随着他们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地反复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以后又逐渐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可以问几百个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厌烦,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爱提问是孩子成长过程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孩子好提问是一件好现象,是他们好奇心盛、求知欲望强的表现,说明他们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是他们善于思考的表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好奇好问能促使孩子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寻求和吸取知识,能引导儿童细心观察世界、进行新的创造,能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或觉得啰嗦,甚至阻止孩子提问,那只能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压制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孩子好问的精神,正确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
那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呢?
首先,对孩子好提问要表示赞赏。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表示出很高兴、很开心的样子,表示愿意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孩子的提问就会得到正面强化,也会使他们体会到自身价值。如果孩子的提问很简单、甚至很幼稚,家长千万不要讥笑、讽刺他们,也不能指责他们说:“你怎么这么苯呀,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等一类的话,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
其次,对孩子所提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并尽量当时给予回答。不论孩子的提问属于哪种情况,家长回答问题均要耐心、诚恳、简捷,不能敷衍了事;回答的内容要具体、生动,用幼儿能理解的话向他们解释,使孩子易于接受。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敷衍应付,甚至胡编乱造地瞎回答,不但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印象和概念,而且不利于孩子求知欲的培养。
对有的问题如果不适合当时回答,则可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一点我再告诉你”,也可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问题上去。有的问题如果家长本身也不了解的话,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孩子讲:“这个我也不清楚,让我看看书以后再告诉你”。这样既给了孩子谦虚好学的熏陶,也让他们懂得了人必须不断学习的道理。
总之,家长一定要以赞赏的、认真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追求知识永不满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