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两岁的孩子就叛逆? ——正确理解和引导儿童自我意识的早期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7-19 10:55: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英文中有一个经典短语“terrible two”,被译为“糟糕的2岁”,说的是幼儿到2岁左右会出现一个反抗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经常任性、哭闹、 难以调教。确实,有很多家长时常抱怨:“为什么孩子2岁左右时老跟我对着干呢?”,还学会使用“我”“我的”,拒绝父母为自己选择的衣服和玩具,喜欢问很多“为什么”……家长们会发现孩子逐渐变得固执。

这一时期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孩子在1.5~3.0岁之间进入了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即“自我意识萌生期”。孩子各种“叛逆”行为,是其“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的表现,这一阶段也是孩子构建其基本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应该高度重视“熊孩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比如对自己身体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等。也就是我们经常问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现在怎么样,我要干什么等一系列“哲学”问题。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等形式。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核心地位。

二、儿童自我意识萌发期的阶段性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将自己和外界事物区分开。如他们经常吮吸自己的手指头,就像吮吸自己母亲的乳头一样津津有味,因为他们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此时,他们还处于主体-客体尚未分离的状态。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1岁左右,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实施者。例如,当他手里抓着玩具的时候,他不再把玩具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不过,他只是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他从成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并且像称呼其他东西一样称呼自己。

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

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为:

  出现羞愧感和疑惑感。做错事会感到羞愧;碰到矛盾时会感到疑虑;

  出现占有欲和嫉妒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母亲对其他儿童表现出关心和喜爱,他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

  “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开始有了独立要求;

  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部事物上去。

三、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

1.     意识性变强

当孩子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时,就有了自己的态度。比如孩子感觉到热时,会拒绝家长增添衣服,甚至会把家长给他穿的衣服脱掉。特别是孩子进入到2岁后,家长会发现孩子开始频繁的说“不”,他们开始发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与其他人之间有“你”、“我”之分,他们表达自己的行为,对一件事情有了自己明确的感受和态度。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家长不要冤枉他“叛逆”。

2.     社会性变强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更喜欢参与社会生活,和周围的小朋友或者大人互动。所以,家长能够明显感受到,孩子变得活跃了。在交往过程中,他们还能引导别人,对别人的某些举动“指手画脚”,还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掌控别人。他们偶尔还会跟别人发生矛盾,闯一些祸事,家长要帮助孩子积极地处理,不要把孩子当成坏人一样看待。

3.     心思变深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时,他就会变得不那么爱说话,而是开始隐藏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人欺负他了;他做错什么事情了,都不会跟家长说,选择一个人消化、处理。家长可能会感觉孩子“背叛”自己,或者不听话了,这些实际上是孩子自我意识变强的表现。

四、家长应该怎么做?

1.     理解和尊重

对于自我意识逐渐萌生的孩子,家长不可给他太多限制,避免总是在孩子耳边强调他不能做什么,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胆怯或者强烈叛逆。少对孩子说“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适当放权,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善其“熊孩子”的行为,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意识,使孩子更有主见。

2.     给予积极评价

家长们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孩子形成正面的形象。面对“熊孩子”的闯祸行为,有的父母总会下意识地发怒和批评孩子,而自动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许孩子“闯祸”的出发点是好的呢?家长在养育孩子时不仅要满足自身和孩子的实际需求,还要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父母的认可、关心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从而促使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还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和清晰的自我意识:

角色扮演。2岁的孩子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会不惜一切反复进行探究以满足好奇心理和探究欲。当孩子探索的有些概念,家长无法用语言表述时,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根据角色的特点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重现,告诉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和“不能做”。

正确引导。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束缚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并引发强烈占有欲。过强占有欲会使其变得自私、爱占小便宜,甚至于丧失自我。因此,家长们要学会对其进行适当的疏导,让孩子能够对其自我意识下的行为进行理解,并懂得不能以伤害他人为目的。过于自私会使其在成长道路上被孤立,甚至无法融入社会。

自我意识觉醒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关爱,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保护好孩子自我意识萌发期,为孩子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格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