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大数据如何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

发布时间: 2024-05-24 09:50: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大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政府管理实践由粗放型转向精准化。这不仅提升了政府决策水平,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民众生活。互联网技术使得政府精准了解公众需求并智能化的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信息技术让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和传播变得便利,政府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变小,密切了政府与公众、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反馈与回应,加强其互相联系和作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公众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拥有量,缩小了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公众可以更加便利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及相对应的机会,更加快速和及时地了解到国家政策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办事流程和渠道,以及快速便捷地了解和关注公共事务的发展动向和进程,从而更好地加强社会监督。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并将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一公示,对于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预警,提升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大数据帮助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将政府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规避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那可以从哪些方面使得大数据帮助政府进行精准治理呢?从下图5-2-1中可以得出三点:信息共享、数据集成、安全保障。

1.png

图 5-2-1 精准治理的方法

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使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用例子来说明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体现在那些方面,在不同的领域都运用了怎样的办法来治理,是否能够根据领域自身的特点和民众需求来实现治理精准化。

(1)企业监管

在企业监管方面,政府依据大数据建立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平台,将市场主体能够精准定位到电子地图的监管范围上,并生成基本信息、监管信息和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评定市场主体的监管等级,以此来帮助监管人员采取分类监管措施,监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但传统的检查手段应对非法集资案件时面临诸多挑战。以北京打击非法集资事件为例,来具体讲述大数据是怎样推动对企业监管的精确性。北京相关部门整理相关政府的文件和文献时建立起非法集资行为的风险特征,根据北京市金融局提供关于非法集资企业的数据分析,归纳出违法企业的行为特征。整合这两部分内容形成一整套企业风险特征规则。依据这些特征,整理能够体现风险因素的相关数据,以此构建企业全全景,将企业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构建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如从事行业类型、经营范围、特许经营活动等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探究该企业是否有从事非法集资的潜在可能。将企业综合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利用美国的FICO信用评估模型来评定企业非法集资的风险程度,一旦企业被评定为高风险,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监管,提高了监管非法集资工作的效率和执行针对性。

(2)节能降耗

在节能降耗方面,大数据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举个例子,湖州市酷美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大数据节省大量能源消耗。公司打造了一个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反馈闭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在线实时监控企业中的设备,并且对海量设备能耗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在挖掘到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和现场实际运行状况,更能直观看到能源的变化,这样帮助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和政府能源管理部门获得详细、直观的能源消耗数据,也方便政府能源管理部门能够明确区域内能耗使用真实情况,给制定实施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在发现能源变化波动大时,能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制止能源的过度浪费。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需要大数据。在技术的应用下,水、大气辐射源等都实现了自动的连续在线监测。同时空中的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等都在致力于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多年来累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数据,同时每天还在增加数据,这些都汇集到环保部门的系统平台上,帮助政府进行实时监控。如,在企业的污染源监控,把它安放在企业的污染排放末端,监测水质和废弃的污染物含量。为了避免造假行为,还会对企业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进行在线监控。一旦发现企业的环保设备停止运行,但生产设备还在运行,系统就会进行数据异常自动报警。监控所获得的数据会通过加密的传输方式,实时发送到部署在环保局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保工作人员通过这个系统检查这些企业的污染排污情况。便于在发现违规行为时,第一时间采取远程或到现场去的执法行为。

(4)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方面,大数据也发挥着作用。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络点餐平台等新行业焕发生机,将整条食品安全链条拉的很长,中间环节也变多,由此也引发了很多新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对新问题的出现,政府治理思路也随之变化,企业与政府尝试与订餐平台进行合作,对入驻餐饮商户建立电子档案,随时随地跟踪餐饮商户入网、经营、退出的整个活动过程,做到每家商户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实现政企对接,实现信息公开、数据对接。由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食品治理。建立相关的餐厅食品安全大众评价系统,将地区内餐厅评价数据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能够将信息分地域、分类别进行实时展示,最终推动食品安全问题高效、有效解决。

(5)安全生产

在安全生产方面,从煤矿安全生产的应用来介绍。煤炭行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自动化水平低,设备引进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有许多情况依靠人工经验,但现在地址情况复杂,很难做到精确探测;其次,专业有效的事故分析工具少;最后信息共享率低。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国家安监局、煤监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综合信息化平台,更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预测。在处理矿难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系统了解真实情况,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知,防止谣言的误传。将矿难数据存入系统,在丰富数据的同时,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效改变煤炭行业事故率高、矿难频发的状况,有助于大大降低伤亡率。

(6)信用体系建设

大数据技术也在影响着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推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政府已经逐步建立工商登记、社保医疗、违章罚款等信息统一平台,做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同时,还建立了公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组织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大数据技术促进了海量的信息,给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条件。利用这种新形式,避免了传统信用评价数据来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等问题,让信用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新标准有更加多维的信用数据,包括了对客户的属性、需求、行为等综合信息,形成全面化的数据视图。新标准还增加即时的行为模式分析(司法与生活)、丰富的社会评价(道德与心理)、必要的环境分析(行业与地域),以此构建立体动态的矩阵模型来针对受评主体的属性、行为、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不再将财务信息作为唯一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是信用主体的任何信息,如客户属性、网上交易记录、网上信用评价、交易习惯、社会网络信息、手机的使用情况和位置数据。通过收集大体量、多元化、不同来源的数据,总结出受评主体在信用或其他特定行为习惯上所体现出的表现,从而能直接对受评主体在特定行为上的表现、行动特质做出预测,使得统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7)旅游服务

大数据助力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首先对客流进行监控,根据上传的实时客户位置信息,掌握旅游景区的客流信息和拥堵状况,从而能及时疏导客流,保证游客的旅游通畅性。其次可以分析游客的构成,从境外、国内、省内三个范围,采用动态效果直观展示游客从哪来以及到哪去,从宏观上明确客流量的变化、游客构成,帮助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帮助景区进行精准营销;最后可以优化旅游产品布局,实现旅游产品的转型。

(8)社会治理

“政务+大数据”的模式创新,将掌上交通、网上审批、电子缴税、智慧医疗等新服务提供给大众,很多地方和部门推动政务职能重塑和流程再造,打造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电子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服务。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政府获得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整合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反馈过程,优化政府服务流程,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从这些例子都能看出,在大数据支持下,政府治理能够更加全面细致,政府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国家的公信力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