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匕首竟是“天外客”

发布时间: 2022-11-18 13:58: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微信截图_20221118132552.jpg

2016年,图坦卡蒙陵墓入选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列。除了夺目的黄金文物,墓葬中有一把铁制匕首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因为匕首所用的铁材似乎来自陨石,在第十八王朝时代很少被使用。近期,有研究团队于《陨石与行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深入解析了这把匕首的锻造过程,以及它如何落入图坦卡蒙的手中。

图坦卡蒙墓出土的5000多件文物里有19件由铁制成,包括一把匕首、一个微型头枕、一个护身符和一套可能用于特殊仪式的刀片。此外,木乃伊的脖子和腰上还挂着金属珠子以及其他宝石。

2013年,科学家对其中一颗珠子做了分析,发现其微观结构和成分与铁陨石非常相似。他们推测,陨铁很可能先被加工成薄片,再制成珠子。考古学家认为,铁制物件是当时古埃及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研究人员称,刚发现时匕首被缠绕在法老木乃伊的右腿侧,手柄用黄金装饰,圆头则以水晶打造,铁刀片有黄金剑鞘保护,剑鞘上一边刻着百合花图案,另一边刻着羽毛和一只豺的头。这把匕首在墓里待了3000多年居然没有生锈。 (虽然是否生锈跟保存条件有很大关系,但一把铁制品完整保存这么长时间也实为难得。)匕首的高镍含量令科学家相信其刀片所用的铁很可能来自陨石。这一点于2016年得到证实:当时研究者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分析刀片成分,结果显示铁为主要成分,另有11%的镍和0.6%的钴——这个水平的镍含量的确与陨铁相当,要知道由普通铁矿石制成的文物的镍含量从未高于4%。

现有的考古证据只能将古埃及出现炼铁的时间锁定至公元前6世纪,但已知最早的古埃及使用金属铁的例子可追溯到公元前34世纪左右。(古埃及于公元前30世纪左右由法老统治。)而匕首的制造方式包括:冷加工——涉及切割和抛光铁陨石,热加工——将铁置于高温下熔化继而铸造,以及低温加热后的锻造。不过2016年的研究并未给出关于铁陨石类型或匕首制造方式的结果。

另一方面,匕首的起源问题也是悬而未决。匕首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在当时的古埃及文化中,铁器是十分稀少的,据考证埃及到公元前8世纪才发明炼铁技术,比周围的国家要晚。“由于铁的熔点太高(1538 ℃),早期的锻工无法加热到这么高的温度来提取铁,更遑论将其制成武器了。”研究人员称,早期的铁制品主要是观赏性和仪式性的,用陨石铁锻造,方法是锤锻,陨石铁被认为比黄金还珍贵。人们一直猜测法老的匕首是用陨石铁做的,但此前并未证实。相比图坦卡蒙墓出土的其他制作粗糙的铁器,匕首可谓做工精良,精良到被用作王室礼物——来自埃及皇家档案馆的信件曾提到一份礼物清单,其中就包括一把有镶嵌着青金石的黄金刀柄和铁质刀刃的匕首。清单上的礼物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米坦尼王国,是该国国王在米坦尼公主嫁给阿蒙霍特普三世(图坦卡蒙的祖父)时赠予的“嫁妆”。

新研究的作者、来自日本千叶工业大学的松井孝文等人希望借助大埃及博物馆保护中心的帮助,解决陨铁类型、匕首制作工艺及起源的问题。

2020年2月,他们访问了开罗博物馆。松井和同事拍摄了匕首的高分辨率光学图像,还使用便携式扫描X射线荧光仪测量了匕首、金柄和金鞘的元素丰度,又调查了铁、镍、钴、锰元素在刀上的含量分布。此外,刀上数处黑色斑点中的硫、氯、钙、锌也没被他们漏掉。

在一顿观察猛如列文虎克后,松井等人得到了相当有趣的结果,其中关于元素分布的结果是最吸引人的:他们看到了明显的交叉阴影纹理,这叫魏德曼花纹/构造,得名于奥地利矿物学家维魏德曼施泰顿,是八面体陨铁(最常见的一类铁陨石)的典型特征。当他们将匕首上的纹理与同类型的日本陨石进行比较后,这一点得到确证。

另一方面,硫化铁的黑色斑点被确定为八面体陨铁的夹杂物(或者说“包体”)。根据研究团队的说法,黑色斑点和魏德曼花纹中的硫含量较低,这有力证明了图坦卡蒙匕首是在低于950°C的相对低温下锻造而成的。至于匕首的来源——前文提到它是来自米坦尼王国的结婚礼物,而研究团队发现金柄所嵌宝石上带着的石灰泥是当时米坦尼地区普遍使用的材料,同时期的埃及人更常用使用石膏泥。鉴于此,研究人员推断这把三千多年前的陨铁匕首源于美索不达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