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宝黛”爱情中的吸引力法则

发布时间: 2021-12-17 17:13: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红楼梦》这部小说之所以流传甚广,并且深受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宝黛”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见是书中一个非常温馨浪漫的经典场面,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尤其是对那些相信一见钟情的读者来说,更是一幅唯美的画面。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喜欢、相互需要,依赖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密、喜欢和爱情。亲密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这种对他人的亲和需求存在生物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并进一步发展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遗传特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关系开始的第一步总是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那么亲密关系中的吸引力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宝黛”爱情中的吸引力法则.jpg

01

外表吸引力

外表吸引力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注意,所具备的人际吸引力更强,也就更受欢迎。有社会心理学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外表吸引力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个人所感知到的关于对方的外表吸引力和想进行第二次见面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

关于为何外表具有如此强烈的影响力,可以用“晕轮效应”来解释,即人们在交往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和品质会掩盖我们对他/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在心理学中,将这种错觉现象称之为“晕轮效应”。

在《红楼梦》第三回两人第一次见面中,黛玉先打量宝玉:“忽间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而宝玉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玉树临风,俊美多情;黛玉娇小柔弱、娴静敏感。

可见从双方的视角来看,他们互相都非常满足各自关于外表的审美需求。应该说,正是他们彼此在外表上充满吸引力,才会让他们在第一次见面就感到似曾相识,这也为以后的情投意合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02

相似性

外表吸引力可能在首次见面起到不可否认的作用,但在日后的不断接触中,随着人们彼此间的了解加深,人们更倾偏好于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人格等方面和自己相似的人。

为什么相似性如此重要?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等人用自我确定理论来解释:选择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能使关于自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因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般会持有相同的观点和主张,所以他们会更加赞同我们的想法,这会使我们更有信心。

联系到《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正是关于彼此的认同,使得他们互为知己知音。具体来说,宝玉对功利主义下的功名利禄深恶痛绝,而除了黛玉之外的宝钗、湘云、袭人都曾经试图劝宝玉走“仕途经济”。

不一样的想法和态度使得宝玉对宝钗日渐生分,他说道:“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当湘云劝他要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时,宝玉对湘云丝毫不留情面地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而与其他人相反,黛玉和宝玉有着相同的认识,她从不会这样劝说宝玉,她有着自己心中的世界观,向往爱与美好,所以她不会像宝钗一样热衷于官场和名利场。而且在常人眼中,宝玉的言行举止是怪诞的,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不过,有一个人例外,此人便是与宝玉自幼相伴,青梅竹马的黛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生活品味和艺术审美追求,都是所谓性情中人。所以说,或许真正的爱情最需要的是心意相通,三观相合。

03

其他因素

除此之外,影响亲密关系中吸引力的因素还有互补性与临近性、熟悉性等等。熟悉可以增加吸引的程度。如果其他条件相当,一般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如果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也会增加彼此的喜欢,互补可作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由此可见,虽然外表吸引力在首因效应种起到重要作用,但现实中想要发展成亲密伴侣仍然复杂得多。而且被吸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彼此所处的情境等要素也同样不可忽略。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 赵婵

编辑| 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