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当3D打印遇见浑仪:数字科技赋能天文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4-21 11:03: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作品编号:JASKP2020006 作者:于建峰 江苏省天文学会会员 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

1.工业制造技术现状

1.1工业制造方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的飞速发展,工业制造工程师在设计作品时变得更得心应手。CAD软件的出现,开启了计算机绘制二维、三维工程时代,纸上绘图从此成为历史。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数控加工技术逐渐成为制造业主流,从前只有产品模具才会使用数控加工,而如今每个人手中的手机金属中框均为数控加工直接成型。可以说,市场的需要促使CAD软件、数控加工、材料制造相互之间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1.jpg

图1 铸造于明正统年间的浑仪,如今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根据目前的材料制造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类: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增材制造。等材制造是指通过铸造、锻造、焊接等方式生产制造的产品,材料重量基本不变,这种方式沿用了3000多年。减材制造是指工业革命后,使用车床、铣床、刨床等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削磨加工,以达到设计需要的形状,这种方式也有300年的历史。增材制造是指通过熔融堆积、激光烧结、光固化等技术,使材料一点点的增加,形成需要的形状。历史上第一个3D打印专利授权于1986年,其中增材制造充分发挥了数字计算机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便利。

增材制造不需要传统刀具和夹具以及多道加工工序,也不需要复杂的开模设计流程,在增材制造的设备上就能够快速、精确地制造出需要的任意复杂的零件,实现了零部件的“自由制造”。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不能完成的复杂零件加工问题,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产品结构越复杂,其制造的优势愈加显著。

1.2 3D打印技术种类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三维打印),它融合了CAD软件、数字模型、数控系统、成型技术、材料加工等技术,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非金属、生物材料,用烧结、熔融、挤压、光敏等方式层层堆积出需要的实物产品。

3D打印机常见分类有:熔融沉积式(FDM)、光固化式(SLA、DLP)、激光烧结式(SLS、SLM、LDM)、三维印刷式(3DP)。熔融沉积式(FDM)通常采用高温融化PLA(聚乳酸)或ABS塑料,喷头挤出细丝,数控系统控制喷头运动,在构件平台上进行堆积成型。FDM结构最为简单,也是最常见、最为普及的一种3D打印技术。光固化式(SLA、DLP)在微型计算机及显示器的驱动下,计算机程序提供图象信号,紫外光照射液态光敏树脂使其发生聚合反应,逐层固化生成三维实体。激光烧结式(SLS、SLM、LDM)利用激光器烧结粉末使其部分黏合成一体,经过反复铺粉、烧结,最终成型。粉末材料有尼龙、树脂、钛合金、不锈钢、铝合金等,该成型方式精度高、材料多、质量好,工业领域生产使用居多。三维印刷式(3DP)采用标准喷墨打印技术,在每一层粉末薄层上喷涂色彩,逐层创建各个部件,实现三维彩色实体模型。该技术主要以陶瓷粉末为主,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成熟的全彩3D打印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艺术设计、航空航天、汽车研发、牙科医疗、土木工程、机械教学等领域。 

2.逆向工程案例

2.1浑仪介绍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逆向工程、CAD软件、3D打印技术,复刻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下面我们就浑仪复刻过程进行分析,更直观地了解数字科技在天文创意设计方面的运用。

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浑仪的历史,我们所熟知的浑象、浑仪、浑天仪是三个不同的仪器。简单来说,浑象是一种演示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今天的天球仪;浑仪则是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浑象和浑仪统称为浑天仪。浑仪发明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最初的浑仪结构很简单,由赤道环、四游环组成,四游环与赤道环相互垂直并绕极轴旋转,四游环上设有观测用的窥管。后来为了观测太阳、月球的位置,浑仪上又安装了黄道环及白道环,东汉张衡又在原来基础之上加上了地平环、子午环。

现存浑仪为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采用元代郭守敬的制度,使用青铜铸造而成。浑仪结构稳固,工艺精美,造型栩栩如生,堪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工艺、铸造、机械等技术领域的巅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国侵略者掠走了浑仪,将其摆放在柏林波兹坦宫殿的草坪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于1920年将浑仪归还中国。1935年迁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文物如同一杯浓郁的咖啡,只有慢慢去品尝,知晓其历史背景,才能品出其浓郁之味。

2.2逆向工程

2.2.1软件操作

在复刻过程中,我们用到的逆向工程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具体说来,就是测绘原来的实物,然后通过测量的数据重新录入CAD软件,生成相同或相近的三维数据,最后通过工业技术加工出来。目前CAD工程软件市面较多,如:CATIA、UG、Pro/E、Solidworks、Inventor、Rhino、3D MAX、MAYA、Meshmixer、ZBrush等,建议使用自己较为熟悉的软件,完成的三维数字模型的绘制结果都是一样的。这里笔者推荐使用Rhino和Meshmixer两款软件,Rhino是一款PC上强大的专业3D造型软件,它具有比传统网格建模更为优秀的NURBS建模方式,不仅能够轻松实现参数化建模,还能输入和输出几十种文件格式,包括3D打印行业通用STL格式。Meshmixer是一款Autodesk开发的三维模型设计软件,占用内存资源较小,并且可以任意编辑、制作需要的形态,如同使用橡皮泥塑形一样简单,上手较为容易。这款软件还能对模型进行修改、拼接、结构分析、添加打印支撑。

2.2.2测绘要求

实物的数据测绘上,我建议采用1:1数据构建,三维软件构建的点、线、面均为矢量,不存在输入尺寸越大、内存占有越大的问题,决定模型文件大小的关键是构成模型的平面数量,在逆向工程中,工程师在三维软件中,需要尽可能还原实物造型,这样才能最小限度地降低误差,也能够避免多次测算中比例换算产生的失误。1:1测绘、建模后,输出打印时候可以进行等比例缩小,模型的常用比例为1:8、1:12、1:18、1:24等。数据测绘上,可以使用卷尺、激光尺、皮尺等,如果实物尺度超出测量工具范围,可以通过分段累计测量计算,实现超大尺寸测绘。

2.jpg

图2 将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底座、立柱、环体。

测绘之前,首先对要测量物体进行划分区域,分别进行逐一测量。这里,将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底座、立柱、环体。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坐标参考系,这样测量具有一个基准性,数据在输入三维建模软件的时候,也是需要重新设定一个坐标系,这个时候就可以共用同一个坐标系,而且也可以避免两个不同的坐标系换算造成的失误,省时省力。

2.2.3建模要求

建模时,首先要确定坐标系的中心,三维软件中具有X、Y、Z三个轴,X=0、Y=0、Z=0就是我们所说的坐标系中心点,这个中心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点,决定后续建模的参考坐标,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从这个中心点出发作辅助参考线,来确定其它零件方位、基准点。建模如同盖房子,同样需要从最底层开始,层层加盖,直至最终完成。

3.jpg

图3 NURBS建模:使用曲线工具输入测量数值,逐一勾勒出轮廓线。

4.jpg

图4 通过曲面工具即可生成曲面。

底座的绘制,Rhino软件NURBS建模优势就能充分体现。使用曲线工具输入测量数值,即可勾勒出轮廓线,如图3。通过曲面工具即可生成曲面,最后使用组合工具将每一个曲面进行组合,就可以生成实体三维数模,如图4。

5.jpg

图5 使用Meshmixer捏出龙柱,软件里有很多画刷,能够轻松实现肖像的绘制。

6.jpg

图6 将绘制好的龙柱导入Rhino,使用镜像工具,复制出其他三个龙柱。

7.jpg

图7 同样使用Meshmixer捏出鳖云柱,再导入Rhino进行组合。

立柱的绘制,浑仪的立柱由于是雕刻的龙,对于这种不规则形态,NURBS建模方式将不适用,需要使用3D MAX、MAYA、Meshmixer、ZBrush等网格面建模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像捏橡皮泥一样,拖拽、挤压、切削曲面形成需要的形态,稍加练习就很容易上手,即使是初学者也很容易操作。在绘制立柱前,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一共有五个立柱:龙柱四个、鳖云柱一个。其中龙柱是镜像对称的,这样我们只要绘制其中一个龙柱,如图5所示;通过镜像对称即可复制出其余三个龙柱,如图6所示。工程量立马由四个变成了一个,大大地缩减了工期。通过Meshmixer逐一捏出龙柱和鳖云柱,如图7所示。这种网格面体的塑形,需要有耐心地去塑造,熟练操作命令及快捷键,对绘制速度会有所提升。

8.jpg

图8 从外向里数,第一层为六合仪,由地平环、子午环、外赤道环组成。

9.jpg

图9第二层为三辰仪,由内赤道环、黄道环、二分环、二至环组成。

10.jpg

图10 第三层为四游仪,由四游环、窥管组成。

11.jpg

图11 浑仪的整体三维数模。

环体的绘制,首先对环体观察分析,乍看环体,里外三层甚是复杂,眼花缭乱的环让人无从下手。如果仔细分析下,并不会太难理解,由此也会令我们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看到古代工匠们是如何巧夺天工的。环体从外向里,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六合仪(图8),由地平环、子午环、外赤道环组成;第二层为三辰仪(图9),由黄道环、二分环、二至环、内赤道环组成,绕极轴旋转,二分环;第三层为四游仪(图10),由四游环、窥管组成。最终组合所有零部件,完成浑仪模型绘制,如图11所示。

2.2.4浑仪结构分析

第一层,六合仪结构分解为:地平环是整个环体的基准,它被固定在地平方向。子午环固定在正南北方向上,将天球分为东半球、西半球。外赤道环是指天球赤道,它是由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割的大圆,地球赤道与天球赤道同圆心、共平面。天球赤道将天球划分为南半球、北半球。在软件建模中,为了确定天球赤道环的角度,我们从谷歌地图上进行选取,如图13所示,这里以北京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为中心,测得纬度约为39.90°,计算可以得出天球赤道环与地平环的夹角为129.90°,如图8所示。

第二层,三辰仪结构分解为:内赤道环与外赤道环同圆心、共平面,软件建模参数相同。二分环用来显示春分、秋分,二至环用来显示夏至和冬至。二分环与二至环,同圆心并互相垂直90°,可将天球等分四分,用来表示一年四季。黄道环是指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经过换算黄道环与赤道环的夹角约为23.43°。内赤道环、黄道环、二分环与二至环,四个环自成一个整体,被固定在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的南北极轴上,并绕南北极轴旋转,如图9所示。

第三层,四游仪结构分解为:四游环可以绕南北极轴转动,作为就是让窥管自由运动。窥管被设置在四游环的中心上,用来对准测量的天体,根据环上的刻度来确定该星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如图10所示。

2.2.5模型输出打印

12.jpg

图12 切片打印需要注意悬空的部位,要勾选“打印支撑”。

完成浑仪三维数模的绘制,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将浑仪零部件分开导出STL文件,导入3D打印机切片软件,进行打印模型的刀路编程,这个过程都是自动的,切片软件还能模拟刀具移动过程,让工程师更加直观地分析打印的最佳方式。3D打印切片软件有很多种:Cura、Materialise Magics等,还有上面建模使用过的Meshmixer软件。每种打印机都有自身配套的软件,如果家里没有3D打印设备,可以在网上寻找光固化打印的商家,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提供给商家STL文件即可,切片的部分操作商家会帮忙解决。

13.jpg

图13 “打印支撑”就是在悬空的部位下面,建立一个依托支架,防止模型倒塌。

14.jpg

图14 拼接浑仪。

Cura切片比较简单,也是众多FDM打印机通用的切片软件。笔者曾任3D打印研发工程师,3D打印是工作上的一个得力助手。它不仅能帮助我实现很多设计上的验证需求,还能帮助笔者解决很多家里小零件的替补。关于FDM打印使用的耗材,通常使用PLA耗材,PLA耗材的特性是60℃以上开始软化,通常打印机的设置耗材温度在190℃-220℃之间,具体要看不同厂家的说明书。完成打印后就是去除不需要的支撑,去除完成后,即可使用UHU胶水进行黏合,如图14所示。这样,一个浑仪就打印好了,接下来就是给它喷涂油漆,使其更加美观。

3.总结

15.jpg

图15 笔者为了使其更加生动,在喷漆后使用了做旧喷刷。

16.jpg

图16 鳖云柱的细节展示。

浑仪,是中国古代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从古至今,历经多次改进,由简而繁,而又由繁而简的历程,最终形成今天的模样。它曾经改进了中国古代历法,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工业技术超高的铸造水平和雕刻工艺。在数字工程技术支持下,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复刻国宝文物——浑仪,将其制作成艺术品,在科学普及、文化艺术等领域,更好的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历法、天文、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凌松. 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制品的无损检测进展[J]. 无损检测, 2016, 38(6): 60-64.

[2]张学军, 唐思熠, 肇恒跃, 等. 3D 打印技术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J]. 材料工程, 2016, 44(2): 122-128.

[3]李秀辉, 昊坤仪. 浑仪, 简仪合金成分及材质的研究[J]. 文物, 1994 (10): 76-83.

[4]李东生. 明制浑仪与玑衡抚辰仪之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史料, 1998, 19(4):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