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干燥剂安全指引

发布时间: 2021-03-24 16:11: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当我们食用一些小零食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零食当中有一小包干燥剂。这种干燥剂可以吸收水分,让食品保持新鲜,减缓腐败。这种干燥剂是万万不能拆开的,已经多例新闻报道,说有小朋友把干燥剂放入保温杯中导致保温杯爆炸,结果双眼几乎失明。

食品干燥剂一般无毒、无味、无接触腐蚀性、无环境污染。降低食品袋中的湿度,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干燥剂有两种除水方式,一种是物理吸附,一种是化学吸附。例如,硅胶就是通过物理方式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含量,属于物理吸附。而化学吸附是让空气中的水和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合物。湿气的管控是与产品的良率是息息相关的,以食品而言,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食物中的细菌和霉菌便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使食物腐坏,造成受潮及色变。电子产品也会因湿度过高造成金属氧化,产生不良。食品干燥剂的使用便是为了要避免多余的水分造成不良品的发生。

常见的食品干燥剂主要分为4种:生石灰干燥剂、氯化钙干燥剂、硅胶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这4种干燥剂有的性子烈,有的脾气温和,最危险的是生石灰干燥剂,具有强碱腐蚀性,常发生灼伤食道、伤眼事件。实验证明有一些干燥剂是会爆炸的,最好不要去尝试。

公众在生活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干燥剂外包装上的警示,如:“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注意儿童”、“防止入口入眼”。要加强警惕,任何干燥剂都禁止服用,干燥剂包装小,小孩子的辨别能力弱,将干燥剂的危险性告诉孩子,远离儿童,避免接触和误食。如果不确定误食的干燥剂是否有毒,应及时就医。

l 生石灰干燥剂

图片3.jpg

生石灰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吸水能力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具有不可逆性。不管外界环境湿度高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湿能力,更适合于低温度保存,具有极好的干燥吸湿效果,而且价格较低。可广泛用于食品、服装、茶叶、皮革、制鞋、电器等行业。但是生石灰干燥剂由于具有强碱腐蚀性,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伤害,目前已逐渐被淘汰。在安全的新型干燥剂还没有全面替代生石灰干燥剂之前,我们还是要加强警惕,将干燥剂的危险性告诉孩子,遇水可灼伤口咽、食道,避免接触和误食。对误食者禁止催吐,可以服200 mL牛奶,切勿用酸类物质中和以免加重损伤。

【求真实验】:4种干燥剂与水“相遇” 生石灰干燥剂发生爆炸!

实验过程:一包22 g生石灰干燥剂,遇上100 mL清水,稍作摇晃后,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继续加量,倒入第二包,这时,水中的生石灰含量达到44 g,并且液体已经开始发烫,液体温度已经达到29摄氏度。当加入整整4包,总重量在88 g生石灰时,液体温度开始快速上升,矿泉水瓶受热后彻底变形,无法站立。出于安全起见,消防队员将其转移到空旷地带,不到2分钟时间,测温枪显示液体温度已经达到66摄氏度,这时,意外发生了。

随着瓶子发生爆炸,瓶口凸出的部位被炸出一个大洞,瓶内的白色物质最远喷射出去了近5米。距离瓶子仅1米的记者、摄像和消防队员(均穿着消防员的战斗服)身上皆沾上了白色物质。

由此可见,生石灰干燥剂在密闭空间遇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温度急剧上升,经摇晃后会发生爆炸,非常危险。

解释: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遇水后,会发生急剧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化学物质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水变成水蒸气。在密闭的塑料瓶中,水蒸气会使瓶子急剧膨胀,导致塑料瓶爆炸。而喷射时温度最高可达90摄氏度,能将人的皮肤灼伤,同时氢氧化钙碱性很强,对人体皮肤还有腐蚀作用。

专家提醒,氯化钙干燥剂遇水,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稍不留神仍可能被它烫伤,形成的结晶水化合物对皮肤也有一定刺激性。家长若发现食品包装袋里有干燥剂,应第一时间收起,防止孩子接触发生意外。如果不慎将生石灰干燥剂弄入眼睛,最好的办法是用清洁的水冲洗眼睛,千万不要用手揉搓眼睛。如果是已经遇水的生石灰接触到皮肤,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若不慎误食,要喝水稀释,及时就医。

l 氯化钙干燥剂

氯化钙干燥剂是一种高效吸附材料,主要成分是氯化钙、胶淀粉。是采用优质碳酸钙和盐酸为原料,经反应合成、过滤、蒸发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通过化学方式将水分子与氯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湿气并转变成凝胶体,达到吸附效果,因此完全消除任何可渗漏的可能性。氯化钙为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者蜂窝状原料,无臭,味道微苦,溶于水无色。氯化钙干燥剂能达到300%。吸湿率是普通干燥剂的8-15倍。完全吸湿后,不蒸发。普通干燥剂吸湿后,遇到高温时,水汽会蒸发重新进入到空气中,因氯化钙干燥剂能把水汽与氯化钙融合成胶状,不容易蒸发。主要用作无机化工生产其它各种钙盐的原料;也用作气体的干燥剂,生产醇、酯、醚和丙烯酸树脂时的脱水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螯合剂、干燥剂等。

l 硅胶干燥剂

图片6.jpg

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形状透明不规则球体,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部分含有少量的蓝色或粉红色的颗粒,颜色是在硅胶中加入了氯化亚钴,用来指示功效。氯化亚钴在无水时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

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硅胶干燥剂的内部为极细的毛孔网状结构,这些毛细孔能够吸收水分,并通过其物理吸引力将水份保留住,作为干燥剂被广泛应用到航空部件、计算机器件、电子产品、皮革制品、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干燥防潮。即使将硅胶干燥剂全部浸入水中,它也不会软化或液化。它具有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污染的特性,化学性质稳定,吸湿性能较好,故可以与任何物品直接接触。硅胶干燥剂常呈半透明颗粒状,不被胃肠道吸收,可经粪便排出,对人体无毒性。但是切记不可食用。

l 蒙脱石干燥剂

蒙脱石干燥剂也称膨润土干燥剂、陶土干燥剂,以纯天然蒙脱石干燥剂为原料,干燥活化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易溶物,是一种无腐蚀、无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产品;使用后可作为一般废弃物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可自然降解。蒙脱石干燥剂颜色有:紫色、灰色、紫红。粘土干燥剂,外观形状为灰色小球,最适宜在50℃以下的环境中吸湿。当温度高于50 ℃,粘土的“放水”程度便大于“水”程度。蒙脱石本身也是临床上使用的止泻药物,孩子误服不会造成明显危害。叮嘱多喝水,促进排出即可。

l 脱氧剂

脱氧剂又名去氧剂、吸氧剂,是可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的添加剂,是目前食品保藏中正在采用的新产品。它是一组易与游离氧或溶解氧起反应的化学混合物,把它装在有一定透气度和强度的密封纸袋中,如同干燥剂袋那样,在食品袋中和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能除去袋中残留在空气中的氧,防止食品因氧化变色、变质和油脂酸败,也对霉菌、好氧细菌和粮食害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用于焙烤食品中,防止糕点霉变;用于鲜肉贮藏过程中防止肌红蛋白被氧化,达到除氧护色的作用;对于熟肉制品具有抑制脂肪氧化和防止霉菌生长的作用;在茶叶包装中防止茶叶的褪色、变色和维生素的氧化,故若能在防潮、遮光的同时再加上脱氧包装,则在低温中贮存一年后,仍能使绿茶保持汤清叶嫩的新茶状态;在固体饮料中采用脱氧包装,通过气体平衡,除去乳状结构中的氧,防止出现陈宿味或其它异味;脱氧包装技术用于以油炸为主要工艺的膨化食品中可除去膨化后海绵结构中的氧,防止油脂氧化;在谷物食品中脱氧包装除去氧后,可防止虫蛀和霉变;在花生、核桃、芝麻中使用可防油脂哈败;在水果和蔬菜的干制品或粉剂中,可防维生素变性和变色等。目前脱氧剂不但用来保持食品品质,而且也用于谷物、饲料、药品、衣料、皮毛、精密仪器等类物品的保存、防锈等。

脱氧剂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两种:(1)是以无机基质为主体的脱氧剂,如还原铁粉。其原理是铁粉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存在下,被氧化成氢氧化铁。又如亚硫酸盐系脱氧剂,它是以连二亚硫酸盐为主剂,以Ca(OH)2和活性碳为副剂,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反应。(2)是以有机基质为主体,如酶类、抗坏血酸、油酸等。抗坏血酸(AA)本身是还原剂,在有氧的情况下,用铜离子作催化剂可被氧化或脱氢抗坏血酸(DHAA),从而除去环境中的氧,常用此法来除去液态食品中的氧,抗坏血酸脱氧剂是目前使用脱氧剂中安全性较高一种,酶系脱氧剂常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醇,是利用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时消耗氧来达到脱氧目的。

脱氧剂常用的反应原理有铁粉氧化(铁系)、酶氧化(酶系)、抗坏血酸氧化、光敏感性染料氧化等。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脱氧剂都是基于铁粉氧化反应。这种铁系脱氧剂可做成袋状,放入包装内,使氧的浓度降到0.01%。一般要求1 g铁粉能和300 mL的氧反应,使用时可根据包装后残存的氧气量和包装膜的透氧性选择合适的用量。除袋装脱氧剂外,还将含有活性铁粉的塑料标签或各种卡片插入包装内。脱氧剂的原料必须具有反应稳定、无怪味及无有害气体生成等副作用。切记:不可微波、不可食用。万一误食对人体也无害。如果不舒服,请立即就医。

l 液氮

液氮速冷是一种利用液态氮气的超低温(沸点约为-196℃)特性,瞬间冷冻食物的烹饪技法,是最常见的分子料理形式。在超低温速冷环境下,食材中的水分并不会凝结为大颗粒的冰晶,而是形成细小的颗粒,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子重组,因此产生特殊的口感和质地。此外,液氮极强的冷却能力可令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迅速冷凝,形成细小液滴。液氮冰淇淋正是利用这种原理,将人体口鼻中大量的水蒸气冷凝,制造出云雾缭绕的特效。

通常来说,液氮在常温下会迅速气化,不会在食材中发生残留,所以按照正规操作手法进行制作的各色液氮料理并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此外,飞溅的液氮液滴即便是落到身上也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皮肤损伤,这是因为液氮在飞行过程中和与皮肤接触的瞬间会与周围空气发生剧烈的热量交换,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在液氮迅速吸热气化的同时,皮肤与沸腾的液氮之间存在一个很薄的气体层,很大程度上隔绝了皮肤与液氮之间的热量传输。

虽然液氮及其气化后产生的氮气本身都不具毒性,但是液氮极低的温度却造就了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诸多安全隐患。液氮可能引发的危险有:低温冻伤、缺氧窒息以及爆炸。低温冻伤自不必说,如果是一点飞溅的液滴,人体皮肤还能耐受。当大量液氮滴落在身上时,不加防护的话会造成严重的冻伤。飞溅的液滴进入眼睛也可能造成粘膜损伤,严重时甚至有失明风险。因此使用液氮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高致密性的长袖手套防止液滴溅落在手部,同时佩戴护目镜也非常有必要。

缺氧窒息的发生主要由液氮气化前后的体积变化造成,液氮在气化后体积可以达到之前的700倍之多,10升液氮可以气化为7000升氮气,占据空间达到7立方米。因此,搬运液氮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容器倾覆,同时要保证操作环境的良好通风。

液氮发生爆炸的事件在世界各地也屡有发生,这类爆炸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液氮在不合规的容器中存放或违规利用密闭容器存放时发生的剧烈气化爆炸,这种爆炸根本上来说属于物理变化,一般较为罕见,造成的后果也不至于太严重。第二种爆炸是由液氮与易燃物之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造成,十分危险,曾经造成过数十人死亡的恶性安全生产事故。我们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液氮的沸点约为-196 ℃,密度0.807 g/mL,而液氧的沸点约为-183 ℃,密度为1.141 g/mL。当大量的液氮暴露在空气中时,空气会在其表面冷凝,由于液氮先于液氧挥发,液氧将被从其中分离出来,并沉积于液氮下方。液氧的氧化性极强,在与易燃物质相遇后极易发生剧烈反应从而引发爆炸,爆发热可达2200 kcal/kg,爆速4500到5000 m/sec,总膨胀比高达860 : 1。

在大多数国家,只要准备好专用的液氮容器,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液氮从事生产活动,无需特殊资质,我国也不例外。然而,我们还是应当意识到,液氮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常识,绝非如很多液氮冰淇淋成套技术的经销商所说的那样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相对于一般的顾客,需要对液氮的使用安全加以注意的反而是从业者自身,如果对其掉以轻心,很可能发生严重的事故。

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加工的氮气是有要求的,和食品接触的液氮,就应该和氮气状态一个纯度,对于食品加工的液氮其纯度必须达到99.99%,以防止液氮中残留有害的物质污染食品。只要是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规范的液氮,制作的食品是无毒的、安全的。

食用液氮制作的美食,是视觉与味觉双重的享受,但是目前液氮分级缺乏有效监管,消费者不能通过肉眼直接判断液氮的纯度,所以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或酒店,才能保证其制作的液氮食品的安全性。美国FDA对液氮食品也是持消极态度,建议消费者避免食用此类食品,以免发生冻伤等安全事故。消费者在食用液氮食品时,一定要切记,身体不能直接接触液氮。制作液氮美食的时候,必须要佩戴防护眼镜和低温手套。液氮冰淇淋采用隔冷保护的纸碗盛装,可避免液氮泄露导致皮肤冻伤。

l 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不会化水,较水冰冷藏更清洁、干净。食品领域如蟹、鱼翅等海产品以及蛋糕制品等用干冰冷冻冷藏效果更好。另外,酒店制作的特色菜肴,在上桌时加入干冰,可以产生白色烟雾景观,提高宴会档次。也有在葡萄酒、鸡尾酒或饮料中加入干冰块,饮用时凉爽可口,营造烟雾缭绕景象。在娱乐领域,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婚庆、庆典、晚会等制作云海效果。

干冰存在爆炸风险。干冰极易挥发,升华为无毒、无味,比固体体积大600-800倍的二氧化碳,所以干冰不能储存于完全密封的容器中,否则很容易发生爆炸。很多消费者买了含有干冰保鲜的食品后,往往不舍得扔弃干冰,认为其保鲜效果好,将食品和干冰一同放在冰箱里,这种行为会带来爆炸的潜在风险,一旦干冰挥发出来的气体超过冰箱空间容量,危险就容易发生。不能把干冰放在完全密封的容器中(如:矿泉水瓶),干冰与液体混装很容易爆炸!中消协为此建议消费者将不用的干冰及时舍弃处理,或放置于非密封的空间里。

干冰容易冻伤皮肤。干冰的制冷效果是水冰的1.5倍以上,干冰挥发时会造成周围气温急剧下降,存在冻伤人体的潜在风险。有的消费者,特别是小孩子,喜欢将干冰放在手上或其他部位皮肤上进行降温或者视为正常的冰块玩耍,这样很容易冻伤皮肤。中消协指出,消费者尽量不要让干冰直接接触到皮肤,以免冻伤,拿取干冰一定要使用厚绵手套、夹子等隔离物。

消防人员表示,干冰运输应采用壁厚且质量完好的泡沫箱,泡沫箱应扣严并用封箱带封严,再外套纸壳箱包装,以免碰裂。并标明轻取轻放提示,确保安全运输。干冰最好盛放在专用的储存箱里,存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

因此,公众在购买含有干冰的食品时要注意安全,要遵循以下几种方法正常处理干冰:(1)开启后切勿用手直接接触;(2)取拿时使用厚棉手套(塑胶手套不具阻隔效果)、夹子等遮蔽物,防止冻伤;(3)切勿吞咽干冰或者把非食用类干冰放在食物及饮品内;(4)干冰接触到塑胶料物质会令其损坏或导致溶化;(5)弃置干冰只需让它在通风环境下自然挥发。

l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在导致内源性亚硝化条件下摄入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但是,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口唇、指尖会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如果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1) 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2) 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3) 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4) 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焯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5) 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

(6) 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7) 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 多食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新鲜水果等。

(9) 蔬菜食用前沸水浸泡3分钟处理,马铃薯放在浓度为1%的食盐水或维生素C溶液浸泡一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