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天池,画里瑶池落人间

发布时间: 2020-05-11 12:17:33   作者:陈方圆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在中国吉林省与朝鲜交界的地方,有一座神秘的高山——长白山,他是中、朝、韩三国人民心中的“圣山”。在长白山海拔2189米处,有一个同样神秘而又美丽的湖泊——天池(128°02′ ~ 128°05′ E41°59′ ~ 42°02′ N),因高得宛如浮在天上而得名。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从湖中心划开,西北部分属于中国,东南部分属于朝鲜。天池湖水碧透清洌,湖山树影倒映着,波光潋滟,周围16风姿各异的山峰像英俊的卫士一样傲然耸立,蔚为壮观云雾缭绕时,天池有如一块湛蓝的绸缎落在群山之间;天气晴朗时,湖水平静无波,又像是一面清亮的宝镜,让人感到神秘而又震撼。远远看去天池就犹如画里的瑶池飞落人间。有人这样赞美她:

“是谁凿得此湖开?四面峰环云外来。

宛似崇峦镶碧玉,不沾人世一尘埃*”

图片4.jpg 

图1 长白山天池

的确,在长白山这一片崇山峻岭之中,为何会兀然存在这样一个看似独立的湖泊呢?

实际上,表面安静美好的长白山天池是一个典型的火口湖,下面“压着”一座休眠的活火山。这座火山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喷发,仅十六世纪以来就有三次喷发的记录(张兴库和朴观熙, 1991)。多次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今天的锥形火山山体,而炽热的岩浆停止喷涌并冷却后,其喷出通道的出口就形成了盆状的火山口。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池就是这座火山在1702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一年,最后一次喷发后,火山口处逐渐积水形成的。天池周边林立着的长白十六峰(16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也都是由这座火山喷发而成。因此天池实在和这些崇山峻岭密不可分。虽然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就目前的监测结果来看,这座火山还处在“沉睡”之中,不会突然“醒来”(刘国明等,2011)。

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最深的湖泊。天池呈椭圆形,南北长4850米,东西宽3350米,面积9.82平方千米,比2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相当于124层楼的高度,总蓄水量约为20亿立方米(朱颜明等,1981),大约可以装满2060个水立方。那么问题来了,天池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云变无常遮本色,客凭有幸见真容。(夜无眠)”相传曾有中央首长三上长白山想一睹天池风采,但无奈天气无常,三次均失望而归。天池上天气十分恶劣,风大、低温、多雾,全年大多数时间都有积雪覆盖(张兴库和朴观熙, 1991),即使在夏季七八月份,穿着棉衣站在天池边也丝毫不会感到热。而且天气变化无常、阴晴不定,刚刚还晴空万里,瞬间就能乌云密布,下起大雨,像个爱闹脾气的小姑娘,因此想看到天池还真得需要一点运气。言归正传,这样的天气同时也意味着天池上有着很多的降水。长白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季风的影响,加之山体高大,来自太平洋的海洋气团(夏季)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冬季)到这里后都被迫爬升,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带着它“身体”中的水汽边爬升边冷却,水汽冷凝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降雨,使这里成为我国长江以北降水量最多的一个地区(张兴库和朴观熙, 1991)。也因此长白山北坡的降水量分布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到了天池的位置,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0毫米以上,比上海的年平均降水量还要多。夏季低压、气旋等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张兴库和朴观熙,1991),加之来自太平洋的海洋气团携带更丰富的水汽,因而6-9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 %,湖水水位随降雨量变化明显。冬季该区积雪1米左右, 天池中心积雪最厚可达0.9 米(朱颜明等,1981)。由此可见,降水确实是天池水量的一个重要来源。

天池北侧有一缺口——“闼门”,一年四季时刻都有大量的天池水顺着此口流出,流过1250米后跌下陡崖, 形成落差68米恢宏壮观的长白瀑布(朱颜明等,1981),这便是松花江的源头。据资料显示,天池瀑布的年泄水量为0.3596亿立方米,而天池的年降水补给量只有0.1352亿立方米(张兴库和朴观熙,1991)。如果天池的水只依靠降水来补给的话,很明显将会越来越少,但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天池一定还存在其他的水量补给形式。这个“其他”的形式其实就是径流。径流根据流动方式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长白山是由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物(如浮石、火山灰等)组成,而二者的渗水性都很好,所以降雨和冰雪融水大部分快速渗入地下,基本不产生地表径流。因此更确切的说,天池水的径流补给主要是通过地下径流,也就是天池周边的地下水向天池汇集,以温泉水和裂隙水的形式补给。地下径流占了天池水量来源的65%(张兴库和朴观熙,1991),是最主要的补给形式。

天池水无色、无味、洁净透明(朱颜明等,1981)。《长白山天池记》中写道:“诸君若到天池上,须把银壶灌玉浆”,可见湖水的清透诱人。湖水呈弱碱性,矿化度较低,微生物含量很少。水中阴离子以HCO3-占绝对优势, 阳离子以Na+居首,溶解性SiO2含量特别高,没有重金属元素污染,只有铅含量由于周围岩石含铅量较高而高于一般的湖泊水(朱颜明等,1981)。总的看来,天池的水确实是可以饮用的。

天池水温较低,即使在每年最热的8月,表层水温也只有8-10℃,水深20米处降至4℃,属于极冷-冷水。天池自11月末开始结冻, 至第二年6月中旬解冰(朱颜明等,1981)。过低的水温加上超过半年的漫长封冻期使得湖水中含氧量极低,加之水中几无微生物、湖四周植物又极其稀少,导致湖中鲜有鱼类生存。不过近年来人工放养成功的虹鳟鱼为天池添加了不少生气。这种鱼生长缓慢但肉质鲜美,到天池来一饱眼福的同时还能一饱口福,也真是一大美事。

关于天池,众说纷纭的水怪也是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原因之一。《奉天通志》中有着对于怪兽的最早记载:“约百年前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白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顶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四顾不见,均以为龙。”《长白山岗志略》中也有相关的描述:“……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物目眈眈……”近年来,对于天池水怪的报道和传闻也屡见不鲜,不同目击者对于水怪的描述却大相径庭,目前至少已有20种猜想:“水獭说”、“黑熊说”、“浮石说”、“小船说”、“生物变异说”等等等等(月明日,2009)。科学家现也无法清楚证明天池水怪是否存在。但是根据现有的调查研究,还没有发现适合在天池环境条件下长期生存的大型生物。人们看到的“水怪”,有一部分已经基本可以证明是水獭、快艇等其他物体。至于天池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水怪,还有待更多有兴趣的人们继续研究探索。

文章作者:陈方圆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