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高原之明珠——抚仙湖

发布时间: 2020-06-22 17:17: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湖泊是地面低洼处积水而形成的比较宽阔的水域,常常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受人们所关注。那么湖泊的类型究竟有哪些?你知道吗?在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湖泊类型多种多样,有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堰塞湖、风蚀湖、岩溶湖、泻湖、牛轭湖、热溶湖、人工湖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于1.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近2700个,其中接近70%的湖泊分布于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它们不仅是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时也发挥着蓄水、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所以往往被冠以“高原明珠”之美誉。

抚仙湖是我国云南高原地区典型的构造湖泊之一,其动听的名字来源于两则美丽的传说:一是传说有两位仙人倒映湖中并肩倚立;另一传说则是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抚仙湖南北长31.5千米,最大的宽11.5千米,面积211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55米,平均水深89.6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王苏民和窦鸿身,1998),其独特的形状犹如一枚倒置的“葫芦”镶嵌于巍巍高原之上(图1)。然而当我们提到抚仙湖时,不得不联想到它的姊妹湖——星云湖,其位于抚仙湖西南方向,两者之间通过一条1.0 千米的河流——隔河紧紧连接在一起。

图片12.jpg 

图1 抚仙湖地貌

抚仙湖不仅深度令人惊叹,更吸引人的是其湖底曾流传着一个美丽的古城传说。2000年11月13日《春城晚报》报道《抚仙湖里有古城》,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广泛舆论。起因是潜水员在湖底发现有许多长满青苔的大石块,分布相对比较规整。大家对这些整齐排列的大石块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码头、水坝,有人认为是祭祀台、庙宇,也有人认为是古城遗址等等。但也有不少学者专家对湖底存有古建筑群持怀疑态度,认为仅凭一些粗浅资料进行推断略过于武断。所以迄今为止关于抚仙湖湖底究竟有没有古城遗址迄今为止仍然是个无法解开的谜,许多考古专家正在积极搜集多方面证据来证实是否有水下古城这一现象存在。

抚仙湖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水下古城传说,在其距离澄江县城以东5公里发现的帽天山动物化石群更是名气大振。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了距今5.3亿年前的软躯体化石群——澄江动物群,它被称为是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曾一举推翻了此前诸多的假设,全面揭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实面貌,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该化石群中蕴藏着抚仙湖虫、昆明鱼、云南虫等早寒武世纪40多个门类,100余种动物的化石,其中包含有海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难以分类的动物化石等,把脊椎动物的起源整整向前推进了4000万年,堪称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金钥匙。此后,中国澄江动物群与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距今5.8亿年)和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化石群(距今5.15亿年)并列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被称为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该动物群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并于2012年7月1日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抚仙湖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其中抗浪鱼是其独有的珍稀土著鱼,因可以在浪中来回穿梭而得以扬名。抗浪鱼体小而细,背青肚白,形如短梭,喜栖于深水鱼洞或沙砾中,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9月份。每当春回大地,特别是雨水落地后,它们便从深水中游到岸边浅滩,在石岩礁头上产卵。来时成群结队,铺满浅滩,蔚为壮观,产卵后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点踪影。它们来去非常有规律,此规律称之为“来三去七”,即来三天,去七天,直至立秋节令后,天气转冷后便渐渐稀少,以至绝迹,到次年立春节令后再次出现。

抚仙湖之美还有其如画般的风景,因受构造断陷作用的影响,抚仙湖两岸形成的山体海拔相对较高,并且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了一些河谷。当你畅游在抚仙湖畔时,湖泊两岸山川层峦叠嶂,风景非常秀丽,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湖泊北部澄江沿岸还有分布有一条约200 m宽的浅滩,沙质较细,是游人们海浴和游泳的理想场所。当你在湖中自北向南徜徉时,在其南部会发现一个孤立的岛屿,又名孤岛(图2)。该岛上分布有亭阁殿堂等建筑,常常吸引游人们在此处驻足停留以探寻其奥秘所在。

图片13.jpg 

图2 抚仙湖湖中孤岛

抚仙湖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其湖底深厚的沉积物还具有比价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报道,抚仙湖沉积物平均堆积速率仅为1.6毫米/年(王小雷等,2011),低于云南高原地区其他湖泊的沉积速率(图3),如此低的沉积速率可能与其比较大的深度有关。受现有条件所限,抚仙湖过去中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研究目前还尚没有发现,这或许也正是科学家们下一步所关注的科学问题。

图片14.jpg 

图3 云南部分湖泊沉积物堆积速率

受流域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与中国众多湖泊相类似,抚仙湖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如发现部分区域出现轻度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下降等等。为深入研究高原地区的湖泊环境变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建立了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基地,为流域-湖泊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让我们一起保护抚仙湖,保护高原湖泊生态环境!

文章作者:王小雷

所在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