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湖泊的另一种叫法为地球的蓝色泪珠,则体现出湖泊的静与美。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属于湿地。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服务价值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居首位。
人有两个肾,用它维持人的生命,可地球却有很多个肾,那就是湿地。一个宜居城市,必须要有2个条件,一是城市边要有一片森林,而是城市要有一片水域。森林是城市的肺,提供丰富的氧气和芬多精,湿地则是城市的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淡水的“蓄水池”,湿地作为“物种基因库”,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和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湿地还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对于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湖泊遍布世界各处,无论沿海还是沙漠、洼地还是高山,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中国幅员辽阔,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而我国湖北则称为“千湖之省”。据统计,中国境内(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共有1.0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有2693个,总面积为81414.6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其中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特大型湖泊有10个,分别为色林错、纳木错、青海湖、博斯腾湖、兴凯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呼伦湖。我们可以一些典型湖泊为例分析湖泊的成因。
构造湖:是与地质构造相关的湖泊,多为地壳断裂下陷,地势低洼而积水成湖。我国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纳木错就是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东南部是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纳木错像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草原上。湖泊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矿产资源,且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就设立在纳木错湖边。据历史文献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就是“天湖”,视为圣湖,每年吸引着各地的教徒们来朝圣,以求灵魂的超脱(图1)。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
火口湖:火山口处会有凹陷的火山通道,降水和冰雪融水在火山口处聚集形成的湖泊,是谓火口湖,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图2)。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锥体的顶部,水面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形,周围被十六座山峰环绕。天池常年水温在0.7℃-11℃,诗人沈德潜在《游天池》一诗中就发出了“水寒鱼不生,穴黝龙凝偃”的感慨。不过由于受到底端岩浆活动影响,在湖泊内部有多处温泉。长白山天池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最美五大湖泊之一,且天池所在的长白山风景区是我国的绿色宝库、名贵药材之乡和众多珍禽贵兽的天然动物园。
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容易阻碍附近的河道,使原河道处积水成湖,这样就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湖泊—熔岩堰塞湖。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其实,这种湖泊和我们人为阻塞河道形成的水库没什么区别,熔岩阻塞处湖水一般较深,如果河流量大,会被再次冲开成河。所以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原因形成的堰塞湖常因降水多、河流量大,通常不会保存太久。
以上几种湖泊都是因内力作用形成的,下面介绍几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湖泊。冰蚀湖,高山或高纬度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岩性较软的地面而形成的凹地积水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在北欧、北美分布十分广泛,我国青藏高原也有很多冰蚀湖,如新路海(郭柳平,2007)。新路海位于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下,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水源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相传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爱妃珠牡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取名为玉龙拉措。新路海及周围生态原始、完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冰川消融时,其挟带的物质堆积成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导致积水成湖,这种被称为冰碛湖。它们一般海拔较高,湖体较小。我国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喀拉斯湖就是冰碛湖,喀拉斯湖水怪传闻就出于此,这也使得喀拉斯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图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其实就是海迹湖,这也是通常说的“里海不是海,而是湖”的原因。我国台湾省的高雄港也为典型的海成潟湖。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西湖就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美诗篇;白娘子的传奇故事也给西湖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图4)。
河成湖:河成湖形成往往与河流的发育和河道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流惯性的影响,河流不断变道,由直变弯再度裁弯取直,遗留下来的呈牛轭状弯曲的湖泊是最为典型的河成湖。这类湖泊一般是岸线曲折,湖底浅平,水深较浅。如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就是河成湖(刘志刚和倪兆奎,2015)。鄱阳湖也是旅游胜地,可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意境。
图 1 西藏纳木错湖(构造湖) 图2 长白山天池(火口湖)
图3 新疆喀纳斯湖(冰蚀湖) 图4杭州西湖(海迹湖)
(图1来源http://img8.ph.126.net/F5H3ydK0xqdWLmVcGfgVzQ==/1588363293595115978.jpg;
图2来源http://p3.pstatp.com/large/11fd00020fe1d8480fe9.jpg;
图3来源http://k.zol-img.com.cn/dcbbs/10955/a10954489_01000.jpg;
图4来源 http://staticfile.tujia.com/upload/info/day_130823/201308231226599223_s.jpg;)
除了以上几种湖泊,还有风成湖、喀斯特湖、人工湖等其他类型的湖泊。无论什么成因形成的湖泊,这些“地球的泪珠”无疑都是非常美丽的。湖泊的概念,不只是局限于湖体,而应当将其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形成“流域”这一整体概念。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不仅遵循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也同流域内自然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姜加虎等,2004)。因此,湖泊是其流域物质和能量之“汇”,流域是湖泊物质和能量之“源”。也正因湖泊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使得湖泊这一水体更容易受到外来威胁,面临消失的命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最大,如气候干旱地区,人类大量引用河水,使得注入湖泊的淡水不断减少,加快其变干的速度;气候湿润的地方,人类大肆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使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加快湖泊淤积边干的过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大多数湖泊水质变差;再加上气候变暖,使得湖泊环境更加脆弱。
湖泊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希望我们在欣赏湖泊美丽的同时,能时刻关注它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这些地球的蓝色泪珠。
文章作者:卢祥
所在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