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走进贵州草海

发布时间: 2020-06-18 17:56:5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伴着微微的晨曦,我们从贵州省会贵阳市出发,一路驰骋在沪昆高速、都香高速上,穿越一座座崇山峻岭。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各种各样关于高原湖泊的梦。翻越乌蒙高原山区的梅花山,沿盘山、环形公路领略云海雾山,和蓝天白云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后,我们很快便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草海。

草海复苏

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地处贵州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三大高原湖泊(草海、青海湖、滇池)之一,也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段志昌,1984;潘鸿等,2008)。据《草海的演化》记载(林树基和郑洪汉,1987),草海盆地发育于距今约400-290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草海的雏形是一条古河道,曾经是长江上游洛泽河的一级支流河段,由于地壳运动使草海断块下陷而积水成湖,形成古草海,约2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水深15-20米左右。由于岩溶作用发育以及河流溯源侵蚀作用,古草海下游地区出现了地下裂隙通道和落水洞,在距今3000多年前古草海消亡成为一个干涸的盆地。历史上,草海可能经历了多次积水-缩小-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显然与第四纪以来地质构造抬升及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由大变小(孔凡翠等,2010;彭益书和杨瑞东,2014)。

最近一次草海积水成湖发生于公元1857年,即清咸丰七年七月,落雨四十昼夜,山洪暴发,挟沙带石,草海盆地大部分落水洞被堵塞,水淹盆地,大水涨至城南斗姥阁门外,以今大桥为界形成南北两海。公元1860年即清咸丰十年,水忽大涨,两海逐成一海,名曰草海,面积达45平方公里。1958年,由于排水造田,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平方公里(林树基和郑洪汉,1987)。1972年再次实施大规模人工排水工程,致使草海仅存5平方公里水域。草海排水后,局部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灾害性天气增加,地下水位降低,水质矿化度增高,生物种群减少,迁徙鸟类几乎绝迹。鉴于此,专家、学者和公众一致呼吁恢复草海水域面积,重建草海生态环境(段志昌,1984)。198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1982年水域面积恢复到25平方公里。1985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刘家庄,1987;郭媛等,2011)。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静和官加杰,2011),同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将巨幅中国画《草海复苏》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使草海享誉中外。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草海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草海丰富的生物资源,草海因湖水较浅,水质良好,透明度大,且湖底又多淤泥底质,因而水生高等植物种类繁多(刘文等,2015)。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可将草海的水生植物生活型分为挺水、浮叶、漂浮及沉水植物四个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水生植物群落(吴振斌,2011)。挺水植物的代表种有水莎草、水葱、藨草、李氏禾和菰等,多为水陆两栖植物;浮叶植物代表种有荇菜、两栖蓼、耳菱等;漂浮植物代表种有紫萍、浮萍等;沉水植物代表种有穿叶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黑藻等。当雾霭褪尽,东方随即被缕缕霞光取代,湖面在朝阳的映射下,笼罩上了一层祥和的金光。荡一叶轻舟,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植物生长繁茂,百花盛开,各种植物争相斗艳,交相成趣,那份场景可真是美不胜收。

肥美的水草养育了种群繁多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虾,构成了草海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此次草海之旅处于夏季,只见到了一些土著鸟类,但是,据同行的老师介绍,每年冬季,这种优良的生态环境会吸引包括黑颈鹤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珍禽异鸟来这里越冬,形成一大奇观。草海是鸟的乐园,共有鸟类203种(周静和官加杰,2011),其中黑颈鹤、白鹳、黑鹳等7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晏妮等,2010)。游人从远处就能看见灰鹤、斑头雁以及数以百计的野鸭群体觅食、嬉戏或张翅起舞的倩影,并能时时听到各种鸟类争鸣。

草海各种珍稀鸟类中,黑颈鹤的名气最大,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鸟类,也是文献中最晚记载的一种鹤(吴至康和李若贤,1985)。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对黑颈鹤十分喜爱,称之为“仙鹤”、“神鸟”、“吉祥鸟”。关于这种神奇的鸟类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流传极广的民间巨作,描写岭国的格萨尔王降伏各地妖魔,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国的霍尔王族黄帐王俘虏之后,写信向格萨尔王求助时,便是派去三只仙鹤送的信(徐国琼,1959)。

草海“生存困境”

污水直排是草海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历史规划和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草海很大一部分污水都无法得到处理(晏妮等,2010)。再者,草海周边分布着很多耕地,被雨水淋刷后,近70%的化肥和农药会流入草海湿地,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预计未来草海面临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剧(齐建文等,2012)。草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水华在草海部分区域时有发生(梁正其等,2015),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温床”。近年来,草海上游区域经常会出现满江红、空心莲子草等适应富营养化的水生植物(晏妮等,2010),藻类水华的发生和外来物种的大量增殖,会使本土物种失去生存空间,最终导致其灭绝,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大炼钢铁和土地开垦等原因,草海周边的森林面积锐减,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底泥淤积加剧,使草海的水深由原来的5-6米演变成现在的平均2米(段志昌,1984;周静和官加杰,2011)。中国科协2013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如不及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预计30多年后草海将完全退化为沼泽,“高原明珠”将不复存在。

999999999999999999.jpg 

图1 贵州草海俯瞰图

草海面临的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人类在寻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不能少点开发,少点贪婪,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留下一席之地,也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份原始的纯自然的美。

文章作者:代亮亮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