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热点 > 科技情报站 > 正文

动物舌头能耐大

发布时间: 2016-06-20 15:23:0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变色龙舌头闪电出击

文/李忠东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以昆虫为食。它们的捕食方式各式各样,例如,蜘蛛张上一张大网“守株待兔”,鸟儿用它们又尖又长的喙发起攻击。变色龙以活物为食,从不吃素,捕食手段堪称一绝。

 

变色龙 舌头捕食如闪电

变色龙是非常奇特的爬行动物,主要栖息在树上。BBC网络频道的一段视频用慢镜头向人们展现了一只豹纹变色龙攻击一只蟋蟀的惊人画面,这种变色龙生活在温暖而潮湿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从视频上可以看见,因为蟋蟀离得较远,所以变色龙极其缓慢地向它移动过去。它先慢吞吞地抬起一只脚,向前移动一点,脚趾牢牢地扣住枝条,然后再慢吞吞地挪步,渐渐地接近了猎物。变色龙警惕性极高,在缓慢爬行的过程中,一只眼睛紧盯着猎物,另一只眼睛却不停地向四处转动,以防备别的天敌突然袭击,将自己一口吞掉。

当豹纹变色龙走到与蟋蟀的有效距离之内,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喷射出舌头,弹无虚发地将其粘住。有的人以为变色龙舌尖上有腺体,能够分泌黏液粘住昆虫,但事实上它捕猎时主要靠舌尖产生的强大吸力吸住猎物。豹纹变色龙这一精彩的动作只用了0.07秒,据估算,舌头伸出的加速度是一架战斗机加速度的4倍。 一条身长22厘米的豹纹变色龙竟然能够捕捉到 30厘米处的一只蟋蟀,也就是说它喷射出来的舌头可以伸长到它自身长度的两倍。

                                                                            捕捉到30厘米处的蟋蟀

科学研究表明,变色龙的舌头上还有一个奇妙的装置。在舌头闪电般地射向目标的一刹那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吸盘,这是舌尖上的一个圆锥形小凹陷,末端有两个刚刚能看得到的手指一样的突出物。只要舌头一接触猎物,吸盘的内腔便会立即扩大,凹陷内形成的真空把猎物吸进吸盘腔内,一些小的蝇和蚊虫能完全消失在这个空气捕捉器内。而蚱蜢或蜻蜓等大猎物被舌头吸住后,吸盘侧面的突出物便将其紧紧地钳住。

 

蜂鸟  舌头采蜜效率高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它们因为拍打翅膀的嗡嗡声而得名,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15~80 次。蜂鸟不但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行,而且是唯一能够向后飞行的鸟。

                                                                                                                                                                                      舌前和末端分别有凹槽和分叉

平时我们只能看到蜂鸟从眼前疾飞而过, 一直以为它们用长长的喙快速采蜜。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高速摄像机发现,蜂鸟是用像“水泵”一样工作的舌头来快速采食的。它们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快速重复,高效地把花蜜转移到口中。舌头的前部好像两个并排的管子, 伸出时管子是扁的。当舌头接触到花蜜时,管子又膨胀成圆柱形,把花蜜吸进去。然后,蜂鸟把舌头收回口中,挤掉管子中的花蜜,接着又把扁舌头伸出来,再次吸花蜜。蜂鸟舌头的伸缩速度很快,每秒钟约14 次。据估计,如果蜂鸟利用毛细现象来吸食花蜜,大约只会达到这种速度的1/3。

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对这种鸟类独特的舌头是如何将液体喝进嘴里感到困惑不解。最新的研究表明,蜂鸟舌头上微小的凹槽在接触液体时会关闭,形成一个存水的结构。新发现摒弃了毛细作用理论,但没有彻底否认。现在,新拍摄的红喉蜂鸟的高速视频显示,两种猜想都是正确的。它们从很深的花朵中采蜜时,舌头会完全浸入花蜜中,这时存水结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花蜜的位置很浅,存水结构只能储存很少的花蜜,因为只有舌头浸入花蜜的部分存水结构才能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毛细作用让液体上升到凹槽中,为蜂鸟节约了体能,这样舌头就不用进进出出花朵那么多次了。研究结果表明,蜂鸟演化出了可以从多种类型花朵中采蜜的能力, 而不是依靠单一的舌头摄食机制,单一机制会限制采蜜的资源。

喝完花蜜后舒适地伸出舌头

蜂鸟在花朵上盘旋舔食花蜜时,它的舌头可以在一秒的时间内进出长喙几十次,舌头伸出后的长度和其本身喙的长度大致相同。可见蜂鸟的舌头并不是一根真正的吸管,它不能不间断地吸食花蜜,而是需要重复舌头伸缩的动作。因此,蜂鸟其实仍是在舔食花蜜,只不过舌头上的小“水泵”提高了舔食的效率。

                                                                                                                                   蜂鸟一天采花数千朵

角蛙 舌头力量大无比

角蛙体形呈矮胖的模样,酷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占了将近身体的一半。全身皮肤布满细长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质小角,身体底色以黄色、黄褐色、鲜绿色居多,上面则散布有不规则的黑褐色、啡红色、淡棕色的斑纹。角蛙是两栖类动物,蝌蚪在水中生活,成体以陆栖为主,也可以入水,能在陆地上使用舌头和在水域中用下颌摄食。成蛙只捕捉活的动物,主动地寻找猎物或被动地等猎物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突然捕捉它们。

                                                                                                                                                                                        角蛙体形矮胖

为了研究舌头的力量和速度,德国基尔大学动物学家托马斯·克林泰奇博士从当地的宠物商店购买了4只北美角蛙,经过常规养殖后,他和同事们在玻璃片的一边放置一只角蛙,在另一边放了一只美味的蟋蟀对它进行引诱。角蛙伸出舌头抓取猎物时,连接在玻璃片上的传感器记录下了舌头使出的力的大小。一系列实验的结果表明,舌头的力量平均比角蛙自身的力量大,正常年幼的两栖动物这个比例会达到3倍。

每次试验后,都会将玻璃片和传感器移走,角蛙都能吃到那只蟋蟀。由于需要在每只角蛙身上完成20个实验数据,因此它们可以大饱口福。实验之后,研究人员能够通过角蛙在玻璃片上面留下的 “舌纹”了解更多的信息,包括舌头覆盖区域的巨大差异。

克林泰奇博士研究对象包括壁虎和甲虫。一般来说,舌头黏液的性质和某些强力胶一样。但是科学家在试验中饶有兴趣地发现,角蛙少量的黏液可以产生更大的黏合力。按照常理来说,黏液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产生,舌头触碰时间更长的地方会有更多的黏液。但是角蛙第一次碰到玻璃片的时候,黏液的覆盖相当少。由此可见,角蛙只需要很少的黏液参与便能建立起连接。而且当角蛙舌头从玻璃片剥离时,研究人员注意到黏液在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形成了“纤维”,就像胶带从物体表面剥离的时候看到的情况一样。

“蛙类舌头所产生的平均黏合力是壁虎脚的1/15,但在捕获猎物方面,蛙类舌头的黏合力相当大,平均为其体重的1.4倍,而且可瞬间完成。”克林泰奇博士表示:“这是我们首次测明蛙类舌头的黏性有多好。普通的观念认为黏液起到强力胶的作用,但事实上我们发现,角蛙分泌的黏液少的地方黏合力反而较强。”

                                                                                                                                         舌头推力是体重力量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