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悠然流转,2024这条“龙”头也不回地飞向远方,最终消失在无边的天际,2025这条“蛇”开始在广阔的大地上匍匐前行……印象中,蛇似乎只能在地上爬,或是在水里游。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古代神话传说或文史典籍中,有没有像龙一样腾空而行的蛇?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探寻,自然界中有会飞的蛇吗?
以下为下篇内容:
“小龙”亦有凌云志——古代文献中的“腾蛇”
明代有文献记载过一种会飞的蛇,这种蛇叫“腾蛇”,又称“神蛇”“灵蛇”。不过,那时神魔小说流行,瞎编个啥蛇也正常吧?然而,顺着历史的时间轴往前捋,魏武帝曹操、西汉淮南王刘安,甚至先秦诸子百家里的孟子、韩非都提到过腾蛇。至于那部先秦第一奇书《山海经》的作者,更是一口气介绍了飞蛇(即腾蛇)、化蛇、鸣蛇3种会飞的蛇。
《山海经》中的化蛇、鸣蛇 图片来源/《腾蛇乘雾》
腾蛇到底是什么生物?综合上述古代大佬的观点,大致如下:
腾蛇没有四肢,但是可以飞。腾蛇要凭借云雾来飞,一旦云雾消散,它就失去了飞翔的法宝。
很多人估计心中松了一口气:幸亏这是传说中的蛇,在现实世界里,要是哪天仰头一望,看到半空中有条蛇,那不得吓一大跳!
如果我告诉你,地球上或许没有腾蛇,但你仰望天空的时候,真的有可能看到一条凌空的蛇呢?
金花蛇:你们居然才发现会“飞”的我
这是一种叫金花蛇的“怪杰”,在全球范围内,它还有4种“亲戚”。作为腾蛇传说的起源地,我国部分地区也有金花蛇栖息。通过下面这份金花蛇的档案,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确有几分像传说中的腾蛇。
美丽金花蛇的“亲戚”——天堂金花蛇(Chrysopelea Paradise)“凌空”瞬间 图片来源/britannica
名称:金花蛇,又名美丽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
分类:金花蛇属
外形特征:身形细长,因拥有一身迷彩般的美丽金色花纹而得名。
分布范围:南亚、东南亚、东亚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或亚热带雨林,我国香港、海南、福建、云南、勐腊等地有这种蛇。
绝技:俗名“飞蛇”的它并非会真正的“飞翔”,而是会“滑翔”——既能从一棵树滑翔并降落到另一棵树上,也能从树上滑翔并降落到地面上,滑翔距离可达100米。
特殊能力:
自“扁”身体。“起飞”前,金花蛇爬到枝头,将自身挂成伞柄状(J形),并如弹簧般收缩身体。身体“弹”出后,它再把自身压扁成原来的两倍宽,这样一来,它的身体上方就会有一个气压较低的涡流,它就像被“吸”了起来。
“点睛”摆动。滑翔时,金花蛇的身体还会不停摆动。实验结果表明,金花蛇不摆动也能滑翔,但容易因“翻车”而坠地,而摆动时则能很稳地滑翔。
说起来你可能不太信,拥有如此惊艳绝技的金花蛇,长期以来竟然没有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山海经》算较早提到飞蛇(即腾蛇)的先秦古籍了,从它成书的最晚年代算起,差不多两千年以后的1888年,才有一位叫阿尔弗雷德·奥托·赫茨的德国昆虫学家在我国境内采集到金花蛇的标本。后来,虽然偶有金花蛇标本的报道,但大多是“只听蛇闻,未见蛇身”。
又过了近百年,金花蛇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初步揭开神秘面纱。1985年炎炎夏日的一天,在云南大学生物系任教的何晓瑞先生,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一处居民点附近的女贞树上采得一号金花蛇标本。这是我国第一次报道的最为完整的成年雄性金花蛇标本。4年后,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先生应邀前往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访问,见到了百年前那位德国昆虫学家采集到的金花蛇标本,确认其产于我国海南。此后,由于金花蛇在我国稀少,相关记载也乏着墨,金花蛇又渐渐在人们的印象中模糊。
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同一天下午先后在园中发现两条金花蛇!经科学家研究,这些金花蛇在西双版纳植物园之内有着稳定的种群活动,这反映了园内为金花蛇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温床”,说明园内生态日益改善。
2017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东区实验中心发现的金花蛇 供图/唐霆
金花蛇颜色艳丽,中等毒性,甚是罕见 供图/唐霆
彩蛋:“龙飞凤舞”变“蛇飞凤舞”?
我们常说“龙飞凤舞”,其实在早期,龙的地位似乎不如蛇,与凤凰比肩的是腾蛇,龙反而是陪衬。《韩非子》记载:黄帝曾经召集鬼神于西泰山之上,六条龙为黄帝挽车,蚩尤在前面开路,风伯雨师洒扫道路,虎狼和鬼神前呼后拥,腾蛇扶地,凤凰覆上,腾蛇与凤凰一上一下成并列之势。腾蛇已经被我们搞清楚了,凤凰又是什么动物?后续再告诉你答案。
作者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历史专委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稿专家:史静耸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方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