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
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
哪些人群要小心慢阻肺?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
慢阻肺患者该如何治疗?
……
有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教授黄茂
主任医师、副教授孙培莉
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慢阻肺的那些事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黄茂:
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从预防角度讲,要避免造成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环境污染的暴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哪些人群要小心慢阻肺?一是吸烟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一是职业性粉尘暴露的人群;三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另一方面要进行医疗观察,定期做健康体检,包括肺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早发现,早干预,这样才能防止慢阻肺的发生,或减缓疾病进展,不至于发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孙培莉:
“沉默的杀手”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知晓率低、慢性致伤、致死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会导致气道反复炎症感染、受损。管壁变厚,气道慢慢变细,活动时就会引发气喘。遇到冷空气,或者一感冒,就容易有肺炎、发热。到了中晚期,会出现一动就喘的现象。尤其对于老人,晚期生活质量非常差。
慢阻肺呈现 “五高一低”的现状: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经济负担率,以及低知晓率。
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达13.7%,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该病不像过敏等,一有症状就能知道,就会警惕。慢阻肺反复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不易被人们所重视。加上暴露因素的增加,所以发病率也是增高的。
当肺和心血管的代偿达到极限,人就会气短,不能活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种低氧的状态,随时会导致心率失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这就是慢阻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的情况。因为发现得很迟,暴露的群体比例又很高。
知晓率偏低,也让很多慢阻肺病人不能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以导致肺功能,包括肺血管严重受损,脑梗发病率也会增高,死亡率也就比较高了,所以,慢阻肺是一个隐型的杀手。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在所有疾病的死亡率里排列第四名。
慢阻肺患者每一次急性发作时,不仅要吸氧,还要进行抗感染、化痰治疗,有的人还要用无创呼吸机,或是机械通气的治疗,每一次费用至少在1.5-10万块。这也是慢阻肺患者的高经济负担特点。
如何治疗慢阻肺?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慢阻肺是一个需要终身用药的疾病。另外,急性期和缓解期用药是不一样的,因此还要定期随访。不同个体,敏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也需要在急性加重以后再来复查。
初诊病人,第一年内,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各随访一次。老病号一年内至少有1-2次定期到专病门诊复诊、随访,定时肺功能检查。此外,慢阻肺病人五年之内一定要学会自我管理,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定期跟医生交流,这样才会对疾病的控制有帮助。
综合:现代快报、江苏健康广播
责任编辑:汪蓓蕾 吕萌萌
编辑:祁晶 制作:马静
校对:杨阳 技术管理:李亚威
邮箱:jiankangjs2016@163.com
联系电话:(025) 8440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