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堂 > 正文

腹部疼?谨防误吞异物

发布时间: 2024-10-18 11:24: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江苏科技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来源:江苏科技报

家住南京六合的张阿姨,今年52岁。最近几年她总是感觉左下腹隐隐作痛,一直以为是慢性肠胃炎,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调理都没有明显作用,年初在当地医院做了胃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距肛门不远处有“钛夹”残留,其旁有一个约1.2cm×1.2cm息肉样隆起,最终诊断为:结肠息肉样隆起。钛夹是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时常用的耗材,用来封闭创面,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患者否认既往曾有内镜下治疗的病史。

Originoo_30309_96501402_l.jpg

结肠息肉里刺入一黑色异物

为进一步治疗,张阿姨前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就诊,该科副主任谭学明接诊了她并将其收治入院,管床的朱敏医生快速安排了常规的术前检查,并完善了结肠镜检查。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朱友为其做了肠镜检查,结肠镜下见:乙状结肠距肛门20cm见一大小约1.2cm×1.2cm息肉样隆起,表面见一黑色异物刺入病灶,无法窥及异物全貌,于是朱友在病灶基底部周围分点分次反复注射含美兰+1:10000肾上腺素+玻璃酸钠的生理盐水,抬举不良。

结合目前肠镜检查,朱敏告诉张阿姨及家属这息肉有两种可能,一是已经癌变的组织,二是因为异物刺入肠壁,导致局部黏膜炎症,后来发展为肠壁的局部粘连。

难道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

张阿姨知道情况后心情很低落,担心得了“癌症”,家人也忧心忡忡。朱敏在查房时也向谭学明汇报了这一情况。得知张阿姨一家的焦虑后,谭学明立即联系了病理科,并完善了张阿姨的全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区肠壁局部稍增厚并有短线状致密影可见,从CT上看患者的肠道异物并没有刺穿肠壁。与此同时,病理科也给出了病理结果:病灶符合炎性肉芽组织。综合这些检查,谭学明告诉张阿姨一家她的乙状结肠病灶可能是异物刺入肠壁导致的组织增生,并不是癌症,安慰他们不要过于焦虑。

谭学明反复询问了张阿姨是否有误吞异物的病史,但是他们一家都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考虑到如果是异物导致的组织增生,那么病灶处的肠壁可能会粘连在一起,谭学明告诉张阿姨内镜下切除病灶很可能会出现肠道穿孔、腹腔感染的风险,如果粘连过于紧密内镜下无法剥离甚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真相大白!原来异物竟是一枚鱼钩

张阿姨一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先进行内镜下手术。谭学明立即安排了手术,在内镜室护士王巧英的配合下先是尝试用异物钳夹取异物,但是异物与增生组织紧密粘连,导致异物拔除困难,再度制定治疗方案并告知家属;准备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EMR)术,看能否取出异物及切除息肉,不行的话再考虑行黏膜剥离(ESD)术,如果以上方法均失败的话,最后就要考虑外科手术。等张阿姨一家作完决定后,谭学明在内镜下抓准了黏膜的连接处,一次将息肉连同异物完整切除,也没有出现肠道穿孔,手术非常成功。这个困扰张阿姨多年的谜团也终于现身,居然是一个金属鱼钩,而不是之前医院说的内镜手术使用的“钛夹”。

张阿姨苏醒后又是惊讶又是欣喜,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没想到的是,自己平时爱吃钓来的野生鲫鱼,结果吞进去了一个鱼钩却浑然不知。张阿姨一家非常感谢消化内科医护团队帮助他们找到“真凶”。

谭学明提醒,像张阿姨这样误吞异物的人不在少数,在处理食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万一误吞异物,刺破了胃壁、肠壁,或像张阿姨一样形成增生,再去手术剥离,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也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健康。

(通讯员 杨忠实 本报记者 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