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科技报》
热水、热油、电熨斗、管道疏通剂、食品干燥剂等是生活中常见的致烧、烫伤原因。烧、烫伤后自救是否及时、后处置是否正确,对之后的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影响。省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琳介绍,烧伤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是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中常见的一类疾病。
烧伤后该如何紧急处理?李琳表示,首先水火烫伤处理的原则是尽快脱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其次观察生命体征,比如意识、呼吸、脉搏,如果有问题,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
李琳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掌握6字口诀:灭、冲、脱、泡、盖、送。
灭: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或河沟内。
冲:烫伤部位用干净的流动冷水冲洗至少10分钟,水流不宜过急;如是化学性的损伤,至少冲洗20分钟;如受伤面积较大,需送往医院治疗。
脱:在冷水中,将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去除,不可强行剥脱,必要时可剪开衣服,避免弄破水疱。
泡:将烫伤的部位在冷水中持续浸泡10~30分钟,可缓解疼痛,进一步散发热量。
盖:通过以上处理后,以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减轻疼痛。
送:如情况较为严重,及时送至可治疗烧伤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果不小心发生化学性烧伤又该如何现场急救?“如果是头面部的化学烧伤应该注意眼睛是否有烧伤,如有需要先冲洗眼睛。”李琳说,不同情况需采取的不同方法,如果是化学品造成消化道损伤,误服酸的患者应马上服用鸡蛋清、牛奶、豆浆之类食物;误服碱的可以适量服用食醋、5%醋酸、清水。一般情况下,误服酸、碱烧伤的局部消化道损伤禁止洗胃。
李琳建议,日常生活中要与热源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被高温高热烧伤、烫伤、灼伤。另外,要正确使用高温、高热及电器用品,如取暖器、电熨斗、高压锅等;不把高温的液体或物品放在人容易碰到的地方;揭开锅盖时,先向无人的方向敞开一条缝,放出一部分热气,再全部揭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