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养生堂 > 正文

哪些人容易“久坐伤脾”?

发布时间: 2021-09-08 17:31: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来源:江苏科技报

最近,电视剧《理想之城》正在上映。剧中养生达人徐知平办公室放了不少中药,凡来他办公室谈事的人,他都要请他们喝养生茶。他有句台词:“来来,久坐伤脾,喝杯养生茶。”不少网友看了很感兴趣。“久坐伤脾”,那么中医有没有这种说法?哪些人容易“伤”?中医怎么破?

77e44daf3.jpg 

正确认识中医的“脾”

中医的“脾”属于人体五脏之一。《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胃之间功能不可分割,涵盖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单纯指“脾脏”的概念。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徐陆周介绍,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

人体脏腑功能以气机运动为主要形式。脾胃位居人体中部,属于中焦,脾气升举而胃气通降。因此,脾胃是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作用非常关键。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脾属阳土,胃属阴土。脾在六经中属于太阴,主色为黄,合于肌肉,主管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徐陆周告诫,脾胃属于后天之本,因此一旦“脾虚”则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出问题,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这些系统的功能可以分别甚至整体不足。而脏腑器官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渡时期。

脾虚的人,大多会出现6个异常症状,不要视而不见。

1.大便不成形。脾虚患者的消化能力受到影响,就会有大便稀溏等表现。多伴有腹胀。如果在排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大便黏腻、不成形,可能和脾虚有关。

2.疲劳乏力。脾虚气血往往不足,湿气偏重,患者多半会有身体疲劳、乏力困重的感觉。

3.身体肿胀感。脾虚无法运化体内的水分,水湿潴留在肌表之间,人就容易出现浮肿的情况。尤其是睡前饮水多,造成晨起眼睑肿胀等情况出现,需要看看是否和脾虚有关,及时针对脾虚症状展开治疗。

4.抵抗力下降。出现脾虚这种情况后,身体对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无法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此时人的卫外能力下降,外邪容易入侵,抵抗力会下降,出现容易感冒、容易腹泻等疾病。

5.面色萎黄。出现脾虚后,气血生化不足,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等情况。

6.怕冷。脾虚大多怕冷,不耐冷风空调,容易腹部发凉。脾主四肢,因此尤其是手足容易怕凉。

哪些人容易“脾虚”?

徐陆周表示,一是缺乏运动的人群。电视剧中“久坐伤脾”,这句话台词出自中医《黄帝内经·素问》的“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坐伤肉”中的“伤肉”其实伤的是脾。中医的脾主肌肉,运化精微供养肌肉,动能生阳,有助于舒布脾化生的精微,对健脾有利。而久坐者缺乏运动,肌肉失于濡养,脾运化的精微不能舒布,聚而生痰成为脂肪,反过来累及脾。脾气虚,运化不利,痰湿内生,人越来越胖,而且是虚胖。同时,肌肉消瘦,表现为体脂高,肌量下降。如果体脂不高,只有单纯肌量下降,则表现为越来越瘦。

其次就是情绪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中医讲“思虑伤脾”,思则气结,气机运动枢纽转化运动不利,导致脾气不能通畅,久则伤及于脾。经常熬夜,尤其是许多年轻人,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太忙碌,要加班导致的熬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娱乐过度,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到睡觉的时候不愿意睡觉,身体无法得到更好的休息,脾脏也无法休息好,这样就容易让脾脏出现问题。

还有就是过度减肥的人群。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有许多人因为饮食习惯不好,生活中缺乏运动,出现肥胖的情况,都想要减肥,尤其是女性。如果过度减肥,控制饮食过度,过度饥饿,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这样就会导致脾本身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而容易出现脾虚。

中医这样应对“脾虚”

1.饮食养脾。不吃生冷过度,不饥饱失调,饮食规律,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应用食疗来养护后天之本--脾胃。食补可采用山药薏米芡实粥。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顾收敛;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益胃,补中有清,祛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有收敛固脱之能。养脾食物有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马铃薯、芋头、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菜。

2.运动养脾。有散步、慢跑、登山、打太极拳、八段锦,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养生保健有益,提倡饭后散步缓行,有助脾胃消化,从而达到“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

3.情绪养脾。饮食进餐时心情舒畅,不带着情绪进餐。平时管控情绪,少计较得失,多养徳助人,收获快乐,紧张时听听音乐,有一份自己的喜爱,从中获得乐趣能有助于养脾。

4.药物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观,脾虚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理法方药,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