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一首描写云山雾罩的诗,而诗中的主角要寻访的大师就消隐在这云雾缭绕的大山中。连每天和大师朝夕相处的学童,都不知道自己的师父到底在山中何处采药。
在山下看到的是云还是雾
什么是云?什么是雾?云和雾到底有何不同呢?
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凝结或者凝华而成。但是,雾主要是液体的小水滴,只有少许的小冰晶。而云中有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此外,云主要飘浮在高空中,而雾则贴近地面。
也许在山下看起来有些像云,而在山上看起来更像雾吧!
什么情况下才能出现云雾
首先,云雾的形成需要水蒸气,空气湿度是一个刚性要求。南方的空气湿度往往较大。因此,我国长江以南等地的山峰,经常云雾缭绕。
其次,要有较大的气温差。温度不同,空气容纳水蒸气。温度越高,容纳的水蒸气越多;温度越低,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当温度骤然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大量凝结。因此,云雾的形成需要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气温差。
春、秋、冬三季的夜晚,由于昼夜温差大,且昼短夜长,地面散热速度快,会造成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达到低温下的最高容纳数量,即达到饱和,而从空气中析出,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春、秋、冬三季气温较低,所以雾也较浓。
山上为什么容易产生云雾
同样体积的水蒸气和空气,前者更轻。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表附近的空气更热。同样体积的热空气和冷空气,前者更轻。因此,地表的暖湿气流总会向上攀升。
山体周围云雾的形成和山体的高度、形状即地形有很大关系。山体表面的暖湿空气也会不断向上攀升,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股上升的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随山体上升的过程中,海拔不断升高。地球对大气层的万有引力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弱,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越稀薄的空气所能储存的太阳光能越少。海拔大约每增高 100 米,气温就降低 0.6℃。海拔 1 000 米的山,山顶、山下的温差大约有 6℃。如同春、秋、冬三季的昼夜温差使得清晨形成浓雾一样,在暖湿气流爬到海拔较高的低温山体附近时,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也会凝结起来,成为围绕山体的云雾。
什么样的山体容易产生云雾
海拔升高所带来的气温差在不同的经纬度下,差异并不大。因此,形成云雾主要看暖湿气流里携带的水蒸气的多少。携带的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形成云雾。
此外,还要关注风力。大风很容易吹散云雾。风越小、暖湿气流越湿润,越容易形成云雾。在南方,夏天雨后初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已经饱和或者过饱和,地表温度低且风力减弱,半山腰等低处容易出现云雾,甚至一二百米的小山包都会云雾缭绕。
南方的山峦,植被茂盛。夜晚,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大量水蒸气,有利于云雾形成。清晨,云雾最浓。这时,不仅在山下能看到低至海拔 100 米左右的云雾,站在山顶往下看,也能看到云雾,这就是云海现象。
而北方的山峦,空气一般比较干燥,携带的水蒸气少,形成云海并不容易。那些海拔动辄数千米的高山,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承载不了太多水汽,没法凝结成云。所以,山腰处反而不容易见到云。然而,由于山顶海拔太高,会阻挠平行吹来的风中携带的水汽,使其就地凝结成云。所以,高海拔的山顶上反而总能见到小块云朵飘浮。
贾岛何时去了哪里的山
南方的山上最容易出现云雾,因此贾岛去的是南方的山。
夏天雨后,虽然最容易出现云雾,但是此时山上泥泞、湿滑,到处是雨水形成的临时溪流。此时,学童的师父上山采药并不安全,因此可以排除。
早上,山上的云雾最浓;太阳出来后,云雾逐渐消散;到中午,云雾就会消散得差不多了。因此,贾岛是上午去的山上。
至于季节,南方的山峦一年四季都是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都青翠碧绿,可以采集草药,所以这就真的不好判断了。
源自:《科学大众》小高版2024年1-2 期文/许秀华;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