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当“冰箱”不再制冷,该怎么办?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北极圈格陵兰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温大片碎裂;北极“刀砸不穿、斧凿不透”的冻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严寒的格陵兰以北地区本该长年冰封,但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千年寒冰”也没能坚持住,地球“最后的冰区”告急。
“最后的冰区”悄然融化
北冰洋已连续4个冬季出现极端热浪,但今年的北极地区,依然和暖得“不寻常”。
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2月,当地海域温度通常在零下20℃,平均冰层厚度超过4米,冰山最高厚达20米以上。但今年2月,该地温度一度到0℃以上,上周,更是出现了17℃高温,使这些北极圈最古老、最厚的海冰两度破裂,被视为全球变暖最后堡垒的“最后的冰区”被攻破。
即使科学家也无法预计,海冰融化将持续到何时。厚层的海冰漂移到更暖水域后,即便能重新结冰,也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厚度,且更易融化,将对环境造成不能复原的破坏。
除了海冰,北极冻土近年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因全球变暖,原本千年不化的冻土也正解冻。
而NASA近期一项研究更是发现,冻土的解冻不仅正在加速,也导致了恶性循环:土壤中的冰融化成水后,将形成热岩溶湖。热岩溶湖在“解冻”了沿海岸的冻土后,将不断扩大规模,进而加速冻土解冻。
细菌病毒或借机“复苏”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冻土中,深埋着一只77年前患炭疽而死的驯鹿。原本,这只驯鹿将在黑暗的地下永久封存。但随着全球变暖、冻土融化,驯鹿身上的炭疽杆菌复活,直接导致了2016年西伯利亚炭疽病爆发。20多人因此患病,2300多只驯鹿死亡。
其实,冻土层就像一个“大冰箱”。除了土,还有封闭其中的细菌、病毒、含碳有机物等。当“冰箱”停止工作,细菌和病毒复活,将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此外,苏醒的微生物将开始消化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转化为温室气体。据计算,截止2200年,该现象将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全球约6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更多可反射阳光的极地海冰融化,更多会吸热的洋面露出,使海冰融化加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地区面临被淹没威胁。
目前,北极气温上升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倍多,北极和其他地区温差缩小,也将使未来北半球的酷夏热浪和暴雨情况更极端。
问题还不止于此,今年5月,德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北极海冰中积蓄大量“微塑料”,融化将使污染进一步扩散,对北极地区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全球气候、北极动植物生活环境等都将改变,无一幸免。
抵御全球变暖的“盾牌”失效了?
永冻层融化、北极圈夏季海冰逐渐消失、极地冰盖减少,抵御全球变暖的“盾牌”正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失效,地球正不断被推向持久且危险的“温室”状态。
“我们可能很难、甚至或不可能阻挡整列骨牌倒下。如果‘温室地球’成为事实,地球将变得无法居住。” 斯德哥尔摩恢复力研究中心执行长罗克斯特伦说。
如何才能使全球气候变暖安全“刹车”?北欧的芬兰和挪威想出了“妙招”:军队菜单中素菜将会更多,每周有一天全部是素食。军方认为,减少食用肉类将对遏制全球变暖“贡献一份力量”。
芬兰和挪威军方的做法其实不无道理。科学家指出,人类应实施更多吸收碳排放的策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果人人都遵循这一生活原则,将有效遏止高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减少冷冻微生物复活威胁人类的可能性。
当然,研究人员表示,土壤管理、改善农耕方式、保育土地与沿岸地区和使用碳捕捉技术,也都是可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