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阑尾被看成是一个退化器官,似乎除了诱发阑尾炎外,别无他用。身除了有一天把我们送上手术台,究竟还有何用?多年来,人们把阑尾看作是退化无用的器官。据说,在发达国家出生的婴儿,一出生就会把阑尾给切除。不过,最近医学研究人员对人体阑尾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过去一直认为阑尾已经完全丧失消化功能,在人体中扮演的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角色。阑尾长约5~7厘米,比盲肠小得多,状似蚯蚓的阑尾在盲肠末端,与盲肠相通。盲肠位于身体的右下腹的大小肠交界处的下面,人们常常误把相邻的阑尾当成了盲肠。多少年来,不少人把阑尾看作是退化无用之物,加之阑尾发炎有可能置人于死地,故主张只要发炎就切除,没发炎也可切除。你感觉不适、发热、恶心、右下腹阵阵剌痛,十有八九是突出于结肠外的阑尾发炎了。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肠道穿孔甚至一命呜呼。不过不要害怕,阑尾由于外形卷曲,内腔狭窄,开口到盲肠的通道容易遭到食物残渣、蛔虫、粪石的阻塞,所以极易发炎。再者,阑尾切除手术只是个极为普通的外科小手术,主刀医生的手术刀稍稍比划两下,再缝上几针,你彻底和一个伴你出生的身体器官拜拜了。你或许疑问,哪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摘除一个器官,它一定是有用的呀!可是,几乎所有医生都会语重心长,甚至苦口婆心地告诉你,阑尾发炎的危害是如此之大,而摘除阑尾的手术风险几乎为零。
早在20世纪初,科研人员发现阑尾里储有许多能够杀死病菌的白血球细胞以及淋巴组织,还有大量识别细菌和病菌的免疫球蛋白。研究人员由此推断,阑尾在免疫防御中起到某种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知道它在抗感染中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与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这些防御性掮客相比,阑尾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它被随意切除也不足为怪。可是,为什么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没有像蝌蚪的尾巴一样将其清除呢?进化论之父达尔文曾经认为,人类目前仍在进化过程中,阑尾只是盲肠的残留物;过去人类的盲肠体积大很多,看上去像只装粮食的大口袋,阑尾就位于这只大口袋的前端,里面贮存着分解植物纤维的纤维素细菌,对于食草动物的消化起到关键性作用。达尔文猜测,人类的远祖只进食树叶和植物果实,因而当时盲肠颇为有用;由于几千年来人类的食谱发生了很大改变,使盲肠逐渐退化,食物中肉、鱼、奶制品的比例越来越高,硕大的盲肠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盲肠的这个前厅便萎缩成了现今小得可怜的阑尾。
美国杜克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鼯鼠、狐猴和几种啮齿动物,其体积颇大的盲肠末端都有阑尾。如此看来,很难将其判定为正在走向消失的古老盲肠的皱缩部分!如果盲肠和阑尾是两个不同的器官,后者的用处究竟何在呢?美国的研究小组给出了答案:阑尾其实是某些肠内益生菌的舒适庇护所。研究小组在阑尾中找到了大量生活的细菌菌群,这些细菌能在肠胃患病时安然无恙。你一定有过此类遭遇,如果吃了不洁食品,或者肚子着凉,马上就会腹泻,肠道被排清。幸亏有了阑尾,肠道内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素、软骨或某些脂肪酸的大部分益生菌才得以生存。暴风骤雨后,又重新在肠道内生长,使人体的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如果没有阑尾,肠道内益生菌就会因此荡然无存,而且只有数周后才会重新恢复!
美国研究小组这一推测假如无误的话,阑尾就是非常有用的器官。那么多数物种必然拥有阑尾。然而,核查下来,研究小组发现大多数哺乳动物居然没有阑尾!乍一看,这似乎与最初的推测背道而驰。不过,70%的啮齿动物、灵长目动物以及几种有袋类动物都有阑尾,但这几类动物并没有近亲关系。研究小组由此得出结论:阑尾在进化过程中应当出现过几次,在有袋类动物始祖体内至少出现过一次,而第二次则出现在啮齿类动物、灵长目动物的共同祖先上。由于与这两类动物有姻亲关系的大多数动物都还有阑尾,我们就要相信它曾经是有用的。否则,在猴子和啮齿动物与其共同祖先分离出来的8 000万年中,阑尾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是,科研小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发现,啮齿类动物诸如毛丝鼠和松鼠等却没有阑尾。为什么呢?大多数人认为动物的消化系统要适应环境,只须改变食谱或生理内环境。这样一来,动物进食水分高的植物,不喝污水,就不需要阑尾,使其最终消失。当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像发达国家的人那样,拥有饮用水和几乎无菌的食物,这种情形也可能在人类身上出现。不过,现实情况远非如此。贫穷国家的人因不洁食物而常常腹泻,阑尾还大有用武之地。令人奇怪的是,贫穷国家的阑尾炎发病率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40。
研究小组猜测,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人的阑尾极少受到感染,因此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炎!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阑尾已被用作修补缺损尿道的新材料。只要将阑尾两端截断,就是一段通道。这段通道有完整的黏膜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周围结缔组织不容易生长侵入。将阑尾移植修补尿道缺损,重新形成狭窄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若将患者自身的阑尾移植到尿道,也是一种自体器官移植,并且能消除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还有,研究表明阑尾本身因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能分泌免疫物质,可以杀死会引起腹腔疾病的细菌,更能增强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解剖尸体发现,被切除阑尾的人,得肠癌的几率要比没切除者高40%;得其他癌症而死的,也是切除阑尾的人比例高。阑尾的免疫能力约在12~30岁时达到高峰,60岁以后逐渐消失。人们由此推测,老年人的癌病增多,大概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包括阑尾功能消失有关。鉴于阑尾具有这些生理作用,美国研究小组呼吁人们要善待阑尾,不是迫于无奈最好不要切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