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彩色泡泡来了

发布时间: 2020-05-11 14:05: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彩色泡泡,你见过吗?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的最佳发明大奖就授予了彩色肥皂泡的发明者提姆·科奥。用肥皂加上水,谁都可以吹出五彩缤纷的泡泡来。但要吹出单一色彩的泡泡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真正的彩色泡泡,能发出单一鲜艳的色彩,而不是在太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线的普通泡泡。

image001.jpg

来自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提姆·科奥,在家里的厨房摆满了超市里能买到的各种洗涤剂和有色液体,有时还会传出爆炸声;他的脸上、衣服上、甚至是浴缸里经常会染满各种颜色;他的家人经常被迫撤离,因为房子里充满了有毒气体。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制造出彩色泡泡。在尝试制造彩色泡泡时,提姆·科奥最先想到了色彩鲜艳的果冻粉,他将果冻粉和象牙色的肥皂水混合,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技术上,要给泡泡染色的确困难重重。因为一个泡泡的外壁主要是夹在两层表面活化剂分子里的水,厚度只有1英寸(2.54厘米)的百万分之一。如果将食用色素加入到泡泡溶液中,那些巨大的染料分子会在水中自由浮动,无法与水或者表面活化剂融合,这样得到的仍然是一个透明的泡泡,只不过底部有一点点颜色罢了。经历过数百次失败后,提姆·科奥终于发明了彩色泡泡。制造彩色泡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到一种能够与表面活化剂融合在一起的染料,让泡泡出现鲜艳的颜色即可。现在提姆·科奥发明的彩色泡泡不仅有各种颜色,而且假如在你手上破裂时,只要轻轻摩擦双手,颜色就会立即不见;如果破裂的彩色泡泡粘在了你的衬衫或者地毯上,可以立即用水冲洗或者不理它,因为半小时后染料也会自行消失。

用肥皂泡模拟“风暴”

相对于行星的直径,环绕在行星外的大气层显得非常薄,可视为二维结构。同样,肥皂泡膜也有此特性。只不过迄今为止,人们还无法建造一个二维风洞,而为了吹一个适合研究的肥皂泡,科学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有人观察到了肥皂泡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适用于研究流体的性质,从此一项吹泡泡竞赛就应运而生,既大又薄的泡泡成为了研究者竞追逐的目标。

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的物理学家哈密德·凯莱用橡胶管连接在吸液管上,随时控制肥皂泡膨胀的速度,然后非常缓慢地吹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半球形肥皂泡。然后在肥皂泡底部加热,同时又给泡泡开始降温,形成好似赤道炎热而两极寒冷的地球大气系统。这时紊流在肥皂泡底部生成,由于存在温度梯度差,它开始往“高纬度”地区上升,几秒钟后就形成了对流漩涡。在肥皂泡破碎之前,能够观察到这个“风暴”可存在几分钟之久。你也许会问,一个肥皂泡就可以解决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问题吗?没错。液体流动的能量是以漩涡式存在的,两个小漩涡遭遇后,其中一个会并入到较大的一个漩涡中去。微观下的大漩涡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个旋臂所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围绕着旋转但却存在斥力。当漩涡增大时,那些旋臂就会变细变长。所以肉眼看到的大型漩涡,在微观上正代表了液体的流动方式。在膜表面上的那些美丽色彩和花纹看起来简直和飓风一模一样,它们不仅让泡泡变得有魅力,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泡泡膜厚度的工具,因为其色彩随着膜的厚度而变化。就像飓风动辄在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绵延数千千米以上,

“风暴泡泡”在肥皂泡表面的比率规模决不下于真实中的飓风,甚至在狂躁的漩涡地带周围也会出现平静的风眼。研究小组使用了数字摄影机,记录下它们在肥皂膜上的流动速度,接着把从中得到的统计数据与几个飓风的统计数据对比。从位移来看,肥皂膜漩涡受到底部热气流的冲击,呈现的是速度为1厘米/秒的随机运动,相比较而言,飓风运动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显得明显许多,两者似乎相去甚远。然而,从平均平方位移来看,肥皂膜漩涡和飓风的路径竟拥有相同指数形式,表现了一种极大的相似度,两者运动轨迹则十分接近。比如,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都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沿着Z字扭扭曲曲行进。这种不规则的运动早就被气象学家注意到了,它是一种经典的恒速运动模式,就像颜料液滴在水中扩散一样。但飓风在前进过程中会突然地产生一个加速度,看起来,当中有一种普遍性。倘若能够弄明白其中机制,便可以更有效地防范这种具有破坏性的天气现象。

吹个泡泡不轻松

大多数人可能在幼儿园里就吹过泡泡了,实在是轻松活儿一桩。不过对科学家而言,要吹出体形划一排列整齐的泡泡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因为要控制它们的形成相当于是跟表面张力、液体的黏滞性及其复杂的流动行为所形成的浑沌现象打交道,所以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通过长期研究,科学家最终想出了一个好方法,用来制造一连串相同规格的微米泡泡。他们在一桶液体中浸入一块金属平板,上面有一个直径为110微米的小孔,然后把一根里面充满空气的玻璃管插在孔的一侧,同时升高该侧的压力,把气体和液体推向另一侧,形成一股包裹着“气芯”的喷流。由于密度更低,“气芯”运动得比周围的液体快,迅速到达金属板的另一边变为一个“气滴”,随着它体积增大,就堵住了液流,此时“气芯” 被切断,一个泡泡出现了。由于这种微型的“交通堵塞事故”发生得非常有规律,因此得到的气泡也十分均匀一致,它们堆积在一起,看起来犹如某种晶体结构一般整齐。通过这个简单的新方法,人们能够做出大批量各种性质相同的微米级气泡以供研究,对制药、食品等学科领域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