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电子设备,它的功能是让重度失聪的患者产生一定的声音感知。一些轻度到中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使用助听器可有比较好的辅助效果。但是对于重度到极重度的耳聋患者,目前国际公认的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治疗措施,即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上重要的成果之一。
人工耳蜗亦称人工内耳,是根据耳蜗生理原理开发的一种装置。人工耳蜗与助听器及其他听觉辅助设备不同,它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它可以替代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对位于耳蜗内功能尚且完好的听觉神经加以刺激。人工耳蜗能将外部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入人的耳蜗,通过声电的转化,达到刺激听神经纤维来产生神经冲动的效果, 经过听神经而后传入至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人工耳蜗植入的对象为重度耳聋患者,必备条件为耳蜗神经需有残存并且仍保有机能,即使内耳的感受细胞不存在也无妨。人工耳蜗作为人工听觉辅助感受器,在196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成功,这是基于在内耳直接用电流刺激内耳神经的大胆设想。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耳聋患者听到声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被社会关注,社会生产力以及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工耳蜗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完善。随着电子技术、语音学、耳显微外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发展,人工耳蜗已从实验研究阶段步入临床应用中,耳聋患者借助人工耳蜗听到声音的成功的例子在不断增加。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的植入病例至今已有数千例。目前,人工耳蜗技术适用于语前聋和语后聋这两类患者。临床上,根据患者耳聋发生前的言语状况将耳聋患者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类。语前聋患者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语后聋患者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成人。语前聋就是指那些在学习语言前就已经存在听觉障碍的儿童患者。婴幼儿时期是言语能力的最佳发育时期,如果语前聋儿童没有及时治疗,由于听力障碍会对其言语能力发育及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现在,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成熟与普及, 越来越多语前聋婴幼儿可以接受到人工耳蜗植入术。有研究指出对语前聋患者选择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年龄为12个月到6岁,并指出手术植入时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同时需要特别预防手术时失血过多、麻醉意外、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此年龄段接受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在脑可塑临界期前避免听感觉剥夺和扩大言语及语言技能的潜力。多种研究结果表明,语前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后,通过术后护理训练,在听觉能力、言语表达及生活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与改善。语后聋是指听力损失前听觉中枢已经发育完善的那些患者。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助听器达到助听效果,但是仍有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他们即便佩戴了最先进的助听器也无法满足助听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即成为这类患者的最佳选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我国成人语后聋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这类人群在听力上的需求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所以人工耳蜗的出现也解决了极大多数这类患者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成人语后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半年以上,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评估后,发现所有植入者在术后听觉能力、言语识别率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人工耳蜗的植入不管是对于语前聋儿童还是语后聋成人来说,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植入后开放性言语识别率可达80%以上,切实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有研究表明,随着人工耳蜗的植入,发现在噪声环境下,植入单侧人工耳蜗的患者在言语识别能力等表现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提出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这一思路,人们认为它更符合人类听觉生理特点。目前也确有大量的文献可以证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确实比单侧植入的效果佳。如今虽然国内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占比重较大,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相信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需求也将会慢慢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