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乘客走上公共汽车,他既不掏“一卡通”,也不投币,而是用手触摸一下车上的检票装置,只听“嘟”的一声,他就“通过”了。原来,这位乘客口袋里放有一个专用公交支付通信终端,只需用手接触一下车上的检票设备,即可完成车票结算。这不是魔术,而是最新颖的人体通信示范。
如果使用这种通信装置支付货款,顾客只需按一下自动售货机上的按钮,即可完成交易。如果身上携带类似技术的通行证,只需往门前一站,即可识别身份。更让人叫绝的是,如果双方口袋里均装有上述通信终端,两人只需握一下手,即可交换双方的名片信息。该技术衍生的应用还有许许多多。例如无需接触人体,只需将电脑放到桌子上,即可接入局域网等。
这就是日本电话电报公司最近开发的高效安全人体通信技术。它利用人体表面电场作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通过光学电场传感器,将有关信号传送出去,其速度最大可达10兆比特/秒。这种装置是一个可以装入口袋的终端,使用时无需任何接口,即可与手掌等肢体接触到的其他终端进行通信。由于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相当低的电压(10毫伏级),因此灵敏度很高。
所谓人体通信,就是把人的身体当作线缆,利用通信装置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实践证实,人类不仅是共享信息的受众,同时也将成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开发并应用人体通信技术,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人体通信和一般电话与无线通信不同,它不会产生串线和盗听现象。研究人员认为,将来通过门的抓手、各种开关、桌椅等也能传送通信信号。携带人体通信装置者手一触房门,物业管理计算机就会登录个人信息,门锁会自动打开;手放在桌子上,计算机识别系统会自动启动,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利用人体介质的通信技术的研究已有几年历史,美国IBM、日本松下电工和索尼等公司也在开发,但数据传输速度仅有数千比特/秒。因此,在10兆比特/秒的高速条件下,不仅是人体,即使隔着绝缘体也能进行通信。因此,其应用领域有可能迅速扩展。该公司称,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终端体积将进一步缩小,用小型电池可维持使用1年。据称,NTT准备于2006年使该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
早在5年以前,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开发老年人家庭护理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即护理系统可以自动测量血压。但是,老年人如何向医院传输测量数据呢?把数据输入通信终端再向医院传输,对许多老年人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事。于是,松下着手开发人体通信装置,让老年人只要用手触摸,即可把系统自动测量所得的血压数据传输给医院。这便是人体通信的萌芽。
作为人体通信技术的延伸,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还开发出一种芯片,能把人体作为导体进行信息传输,使人方便地获取信息。 新开发的芯片体积很小,可装在上衣口袋里。这种装置可把通信数据变换成微弱的电信号,信号通过人体表面传递,接收方利用类似装置可读取信号。这种装置的用途广泛,比如佩带这种芯片的人可以通过触摸门把手传递密码信息,打开门锁;两个带有这种芯片的人可以通过握手交换名片信息;超市购物者触摸贴有特殊标签的商品时,商品的产地、性能等数据便可进入芯片。
国外媒体认为,此项技术需防止其负面作用。例如,该技术对间谍传递商业情报十分有利。再者,如果考场上作起弊来,这种技术也许会让监考者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