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月球的形状不规则,稍微有点瘪,仿佛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极压了一下,两极扁平,赤道鼓起。而且,它沿着月地轴的方向有些轻微拉长,如果沿着赤道把它切成两半,横截面是一个更像鸡蛋的形状。当你仰望明月时,它那鸡蛋形的一个尖端正对着你。
月球稍微有点瘪,仿佛被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极压了一下,以致赤道地带鼓起,两极区域扁平,这倒没什么新鲜的。月球总在自转,很久很久以前,它还很年轻的时候,球体的熔岩在冷却成坚硬岩石的过程中,自转导致的离心力的确能让赤道地带鼓胀起来。早在1799年,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由于月球形状不规则,它在转动时有些摆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太空探索发现,月球形状还有另一处不规则:它沿着月地轴的方向有轻微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把月球沿着它的赤道平面切成两半,横截面并不是个正圆,而是更像橄榄球的形状,其中一个尖头正对着地球。
虽然人们对月球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对于月球何以形成目前的形状,从来没有人能提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说法。此外,成因问题还不是其中的唯一谜团。另一个谜团是,在月球总是对着地球的一面,其构成物质和表面情况与另一面有相当大的差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学和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朱伯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经过研究,对月球形状产生的可能原因提出了解释。
我们知道,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它的转速也在降低。“阿波罗”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放置了一些镜子。这些年来,从这些镜子反射激光光束的情况可以看出,月球正以每年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目前,月球是以天文学家称作1比1共振的比率沿轨道绕地球运行的。也就是说,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朝着地球的始终是同一面。这样看来,月球过去距离地球要近得多,公转时间也要短一些。如果按1比1共振比率绕轨道运行,其自转速度也就会快一些。这可能是月球赤道区域鼓起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推测还是无法正确解释为什么月球沿月地轴会出现扁平状。
一种推测是,月球冷却成目前的不规则形状纯属偶然。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坚硬的行星,实际情况同样与推断出的形状有偏差。
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说,观察到的月球形状的不规则程度,比偶然造成的要大。他们推测说,在月球历史的早期,它是在一个椭圆形而非正圆形的轨道上运行的。而且,当时可能是以3比2的共振转动的,也就是说每公转2周就自转3周。他们说,这样的共振率最多只持续了几亿年,随后潮汐就减缓了自转,形成了目前1比1的共振率。
知识链接:
月球从地球偷能量
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出现高潮。而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也出现另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而造成的。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一百年我们的星球自转周期就要减慢1.5毫秒。
月亮远离地球
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千米,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450000千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走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