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全球变暖也变亮

发布时间: 2019-03-29 14:37: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Schrottie_flckr_L.jpg-hires.jpg            

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的时期从1976年持续至2018年,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增长了0.69℃。据报道,这比俄罗斯境内变暖的平均速度几乎快1.5倍,比全球变暖的速度快4倍。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冰冻圈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全球变暖,俄罗斯南部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而北部地区将变得更加肥沃。据世界气象组织以及英美等国气象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至2018年是自100多年前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热的年份。 

全球变亮?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气候学家借助数字模拟实验发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炭黑悬浮颗粒应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负30%的责任。虽然它们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二氧化硫和炭黑的颗粒更小,它们能够比沙粒和浓雾反射更多的光线。科学家发现,不管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局部地区,这些污染物排放量的改变都真实地反映了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阳光的变化。事实上,“全球变亮”现象更多是在欧洲和北美上空被观测到的。这是因为在那里,一方面污染物质的排放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另一方面,前苏联国家因工业生产几近崩溃,空气也变得更加纯净了。而尚处在工业发展阶段的国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炭黑,天空变得越来越昏暗。污染和气候之间因此建立起了紧密联系:污染越少,就意味着地球上接收到的阳光越多,反之亦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和北美上空,这种倾向出现了逆转。这一新的阶段被称为“全球变亮”。这些科学家认为,不应该从太阳身上去寻找地球变亮的原因。因为太阳光的变化,卫星应该可以探测到,而卫星并没有探测到这种重要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研究表明“全球变亮”时期,陆地上空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比“全球变暗”时期快了10倍。这就表明消除污染远远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空气污染造成的“全球变暗”,有效地抑制了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但是自从人类开始治理大气污染后,这一抑制作用就减弱了。与之前的那几十年完全不同,最近10年来气温的迅速升高表明温室效应已经达到了顶点。也就是说,失去了这些“污染阳伞”的保护,地球明天就会变得更热。那么,应该停止大气污染治理吗?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利用污染来限制气温升高,但是这些悬浮颗粒对健康损害太大,我们不能想象放弃污染治理的后果。 

阳伞效应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以固态或液态悬浮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这些悬浮颗粒再加上大气中其他污染物质:沙尘、浓雾、火山灰或是植物燃烧产生的烟雾,不管它们是自然生成的还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这些污染物中能够吸收太阳光(例如炭黑),有的能将部分阳光反射回太空(如硫酸盐悬浮颗粒),所以它们都能够减少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能,从而降低地球的温度。这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悬浮颗粒的直接效应,或者称为“阳伞效应”。这些悬浮颗粒同时也间接地阻挡了太阳光线,因为它们作为水蒸气的凝聚核心,很容易生成云层。如果有很多的悬浮颗粒,就可能产生很多的小水滴。由于这些小水滴更难下降,存在的时间会更长,这样云就会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人类活动产生的悬浮颗粒对整个气温降低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答案,不管怎样,在作出了限制工业污染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那时候,有一小部分科学家曾指出,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到达地表的太阳光一年比一年少了。这种现象大多被忽视了。经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以及发生这一现象的区域正在扩大: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接收到的太阳能以2%的速度减少。2001年,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变暗”。但是,情况在2005年出现了转折。1990年至2005年,欧洲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到了原来的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90年占据了排放量1/5的德国,其排放量减少到了原来的1/10。

如果人们阻止所有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地面平均气温将会上升得非常快:两三年内就会升高将近1℃。到2100年,欧洲的气温会比不治理大气污染时的气温高出1.5℃,而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亚则可能会高出5℃!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气污染每年至少造成了世界上超过50万人的死亡。减少大气污染事关生死,限制全球变暖的速度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调和这两者的矛盾呢?因为眼下的气温升高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如新疾病的产生、传染性疾病区域的扩大,或是极端天气的增加等。如果我们为了公共卫生继续降低工业污染,使全球变的更亮,最终可能会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气候学家们认为应该采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法:必须更加努力地减少那些排放后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在欧洲,据说如果想把气温的升高控制在2℃以内,那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应该超过(4.5×10-4)450ppm,但是前提是悬浮颗粒的总量应保持稳定。如果同时清除掉大气中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悬浮微粒的话,气温的升高就会远远超过2℃了!因此,减少污染的目标应该定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