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长江女神”今何在?

发布时间: 2019-03-27 12:49:5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101.jpg

这个物种比大熊猫更为珍贵,它在长江水域生活了2 500万年,国际上称之为“旗舰种”。在当地渔民眼中,它是可以呼风唤雨的“长江女神”。而在《聊斋志异》中,它变成了女子“白秋练”,演绎出一场经典爱情。一位国外动物保护专家说:我有幸成为看到它的几个外国人之一。它为我们连接起另一个世界,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

在过去4.39亿年间,地球上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每一次都把当时的生物清扫了50%~95%,包括那些占优势的生命形式,最近一次遭殃的就是恐龙。研究证明灭绝事件之后要经过1 000万年,物种才能恢复到灭绝前的水平。但是新一轮灭绝事件又悄悄开始,有些物种曾自由生活了上千万年,逐步演变为所在环境里的王者,并一度被人视作图腾。但在近几十年里,在人类社会前进的凯歌中,它们正被一步步逼入绝境。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白暨豚常常当作美丽善良的象征。例如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慕生与白秋练相爱的故事,其中白秋练就是由白鱼精所变成的女子,心地善良。白秋练就是白暨豚的化身。

根据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化石考证,白暨豚在第三纪中新世及上新世就已经出现在长江流域。1981年,中国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一块下颌骨化石片段。这件下颌骨化石属于一种古老的白暨豚,称为原白暨豚。化石记录着原白暨豚在大约2 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与现今的白暨豚相比变化不大。白暨豚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白暨豚的骨骼形状。白暨豚之所以进化缓慢,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生存竞争或环境变化较少的缘故,从而保留了祖先的古老形状,因此被称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

研究价值超熊猫

白暨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白暨豚没有任何天敌,是长江生存竞争中的强者。由于缺少生存竞争,白暨豚一直是统治长江水族的霸主,因而它的进化速度非常缓慢,所以今天的白暨豚在很多方面比大熊猫更多地保留了其祖先的特点。白暨豚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了国宝大熊猫。首先,2 500万年前由海入江的白暨豚,身上记录着地球远古时代环境变化的许多重要信息,像一本活的历史书,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与科研意义。如果现在这本“书”没有了,意味着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对人类将永远成为一个谜,形成认识的历史断层。还有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白暨豚的了解与研究非常粗浅和有限。另外,作为在食物链最高端的大型哺乳动物,白暨豚灭绝的意义肯定与普通物种不一样。再者,作为长江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白暨豚的灭绝,必将对其食物链下端的物种产生影响。至于会产生哪些影响,现在还不清楚,也许后果是灾难性的。

在最繁盛时期,白暨豚曾分布于从宜昌至长江口的广阔水域中,种群数量达数千头之多。1980年初,白暨豚的种群数量尚有约400头,1986年的调查结果是约为300头,到了1990年约为200头,1994年以后就不足100头了,1997年发现了13头,1998、1999年国家农业部再次组织的考察中,所记录到白暨豚就只有4头了。2003年、2006年,科学家分别进行江上大规模观测,至今1头活的白暨豚也没有看到。成年白暨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灰白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协调。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当由水下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折射光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暨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因此其灭绝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 

灭顶之灾谁之过

长江边的老百姓并没有直接捕猎白暨豚的传统,对它们生存造成的威胁,大多是间接的,或者是误伤。但是就因为这样的“间接伤害或误伤”,却给这些胆小而可爱的精灵带来了灭顶之灾。白暨豚的同类在亚马逊河、恒河、红河都生活得很好。

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暨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渔民捕捞作业对白暨豚的误伤屡见不鲜。一份由中国科学院撰写的报告称,白暨豚死于航运、污染及非法渔业等人类活动的比例高达90%。

长江繁忙的航运,严重污染和挤占了白暨豚的生存空间。来来往往的船只无疑大大压缩了白暨豚的活动空间。白暨豚视力很差,在混浊的江长里,主要依靠它的一套声呐系统来进行彼此通讯、捕食或逃生,过往船只发出的巨大噪声会对它的声呐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和破坏。造成白暨豚被船舶的螺旋桨打死的惨剧。在收集到的因此致死的白暨豚标本中,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据有关报道,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每年都能在长江里捞到白暨豚的尸体,有一年竟多达12具。这些尸体,几乎都有江轮浆叶打伤的痕迹!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暨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1987年,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暨豚的身上发现有大大小小103处血淋淋的伤口。

乱捕乱捞,则让豚类丧失了食物来源;一些捕鱼的利器,比如滚钩(滚钩,一种非法捕鱼工具,连环排列,一钩扎中,越挣扎越紧缠),会穿透它们的身体。人们曾在一具白暨豚的尸体上,发现被滚钩扎伤的伤痕有103处。而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唯一几乎孕育成熟的白暨豚胎儿标本,它静静地躺在福尔马林液体里,好像睡着了。就在它快要出生时,母亲的头被螺旋桨削去了一半而死亡。

还有一个导致白暨豚灭顶之灾的重要原因:白暨豚以鱼为食,但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加之修坝阻隔了鱼类江湖间洄游通道,使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例如,长江里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鳙鱼、白鲢都具有半洄游性,就是在江里产卵,在湖泊长大。如今,有8个4大家鱼的产卵场被淹掉了,以至于4大家鱼的鱼苗这些年来锐减了80%。

与大熊猫相比,白暨豚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不易被人发现、观赏,也少有和人们亲近的照片。同时,与大熊猫相比,白暨豚原来的数量就少得可怜,国家虽然为白暨豚的保护建立了几大自然保护区,但是这些保护区内,竟没有活的白暨豚,哪怕是一条人工繁育的白暨豚。天生胆小而又善良的精灵,就这样最终离开了我们。白暨豚的存在,被认为是水生态环境的指征,它们的数量是河流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不适合豚类生活的水,同样不适合人类。在北京麋鹿保护中心,有一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那里刻着近几百年来消亡动物名称:新疆虎、蒙古野马、高鼻羚羊……当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其中一张的人类,就能幸免于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