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拥有自然界无与伦比的耀眼光芒,被公认为宝石之王。人类对钻石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4000多年前,古印度就发现了钻石,并用它来制作神像的眼睛。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文献就有了钻石的介绍,其中提到了钻石的特征、产地等情况,并记载了当时印度钻石销往巴比伦、埃及等地。当时的印度人已经发现两颗钻石相互摩擦时,部分钻石会被磨掉,从而开辟了钻石切磨的先河。一直到17世纪之前,印度都是世界上钻石的唯一来源地,当时还形成了印度与西方国家的“钻石之路”。
在印度还流传着一个钻石的神话:一位名叫巴拉的的国王,焚烧自己祭祀上天,他的的骨灰变成无数的钻石种子,散落于高山、森林、河川,生根发芽,结成了晶莹、坚硬的钻石。
中世纪的欧洲,钻石收到人们的欢迎。很多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会给将士带来勇气,作战时佩戴钻石可无往不胜,不过也有人认为钻石有毒,吞下去会致死。
钻石在欧洲人的生活种占有重要位置,欧洲人认为钻石可以加深男人对妻子的爱。1477年8月,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与法国勃民地的玛莉公主订婚时,马克西米连一世曾将一枚钻石戒指戴在玛莉公主的左手中指上,她由此称为历史上第一位接受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的皇室女性。
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陆出现。许多欧洲人开始往返欧洲与印度两地,从事钻石生意。
钻石切磨技术的改进使得欧洲钻石生意得以快速发展,14世纪的威尼斯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此后被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所取代。此后,切磨技术在欧洲日趋完善,欧洲人对钻石兴趣日趋浓厚,阿姆斯特丹、伦敦也相继称为是世界上重要的钻石切磨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