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有多大,如果真的要撞过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0-09-01 18:06: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副产品(图160),在此后46亿年以来,一些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即,近地小行星)及其碎片,不断光临地球。地球由于有大气层的保护,它们中绝大多数在落地前,就被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烧掉了。目前地球上发现的陨石坑并不多,较大的有140多个,但这并不能说明,在地球历史上,只有这么多天体撞击,因为漫长的地质作用可能已经把绝大多数撞击痕迹抹去了。

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距离有个750千米警戒线,当近地小行星越过这个警戒线,就可能撞向地球。据统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约100万年发生1次;直径大于2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约300万年发生1次。直径大于6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要上亿年发生1次。根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太阳系内的追踪监视,在已发现的12992颗近地天体中,有1607颗被列为潜在威胁天体。

有科学家推测,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导致了统治地球1亿6500万年之久的恐龙绝灭。那么,如果这样的撞击事件再次重演,人类该如何应对呢?

据科学家测算,只有直径超过140米的近地小行星,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目前世界各地已建立了一些专门的观测站,密切跟踪监视一切存在危险的天体(图161)。美国、俄罗斯及中国研制的航天武器系统,必要时也可对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或其他天体实施拦截(图162)。

图片 15.png 

图160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副产品

图片 1.png 

图161 美国近年发展的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缩写Pan-STARRS,中国翻译成“泛星计划”),可全时段全方位搜索跟踪可能会撞击地球的近地天体。

图片 1.png 

图162 中国2007年1月11日发射“开拓者-1A”反卫星武器运载火箭,摧毁了863千米高度轨道上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