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恐龙的内脏能保存成化石吗?

发布时间: 2020-09-01 17:59:5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能,但极其罕见。

例如,1981年发现于意大利,1998年描述并命名的萨姆尼西比奥爪龙(Scipionyx samniticus),就保存了部分气管、肝脏、小肠和肌肉的化石。这种恐龙目前只发现了一个带头骨的骨架化石,是一个出壳才3天的恐龙小宝宝,身长约50厘米(图147)。这个标本的消化道里保存着半消化的蜥蜴和鱼的残骸化石,可能是它的妈妈或爸爸喂给它吃的。标本上甚至可看到肝脏的形状和颜色,肌肉和骨骼结构的细节(图148),还有爪子上的角质鞘。它的小肠总长度较短,说明肉食可较快地被消化吸收,不需要像素食恐龙那样用很长的肠道来处理难以消化的植物。从埋藏化石的细腻泥质灰岩,以及小恐龙宝宝仰头挣扎的姿态看,这种恐龙生活在滨海泻湖或沼泽附近,小恐龙宝宝不小心陷进了淤泥,被快速封埋在缺氧的条件下,得以非常完好地保存为化石。

萨姆尼西比奥爪龙在系统分类上属于蜥臀目,兽足亚目,秀颌龙科(Compsognathidae)小型食肉恐龙,生活在1亿1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今天的意大利南部。估计成年个体身长约2米,体重约60千克,两足行走,行动敏捷,以长尾巴控制平衡(图149)。由于是意大利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恐龙化石,当时在意大利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另外,1993年发掘于美国南达科他的一具阿夕尼波亚奇异龙(Thescelosaurus assiniboiensis)骨架化石,2000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图150)。一篇发表在美国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宣布,发现这个标本保存了心脏化石。作者记述了他们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CT)成像技术,对这个骨架化石的肩胛骨下方的一个砂质团块(图151)进行了扫描,发现是这个恐龙的心脏化石。具有类似鸟类和哺乳类心脏的4腔室构造,即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由此认为这种恐龙是一种代谢率高的温血动物,不是像其他爬行动物那样是冷血的。

他们的论点立刻引起激烈的争论,另一些科学家重新研究了那个标本,他们的论文指出,那个团块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局部还可见到沉积形成的同心纹层,而且还有一根肋骨被这个团块包裹,不可能是心脏化石。2011年又一篇论文发表,作者记述了他们用更先进的CT扫描、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这个标本进行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个所谓的“4腔室”,实际上是3个互不相通的物质密度较低的区域,也没有动脉通进去的迹象。主要结构由沉积矿物组成,如针铁矿、长石矿物、石英和石膏,以及一些植物碎片;恰恰缺乏碳、氮和磷,这样一些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的化学元素,也没见到心肌细胞构造的痕迹。目前,科学界基本上否定了这个心脏化石。

其实,现代鸟类和鳄类,这两个与恐龙亲缘关系最接近的动物,都是4腔室心脏,所以恐龙很可能也有4腔室心脏。鸟类是温血的高代谢率动物,而鳄类是冷血的低代谢率动物,因此把4腔室心脏和代谢率扯到一起是没有意义的。

阿夕尼波亚奇异龙在系统分类上属于鸟臀目,鸟脚亚目,帕克索龙科中小型素食恐龙,生活在68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至末期,今天的北美。成年个体身长2.5 ~ 4米,体重200 ~ 300千克。长而窄的喙状嘴,前上颌牙齿小而尖,两颊牙齿呈叶状。手掌短宽,5根手指;后肢强健,4根蹄状脚趾;身躯宽大,以便容纳很长的肠子来消化植物;长尾巴由骨化肌腱支撑,直伸向后面,用于平衡(图152)。

图片1.jpg 

图147 萨姆尼西比奥爪龙宝宝化石,注意它脖子最下面的气管、腹部的肝脏、小肠和屁股附近的肌肉等化石。

图片2.jpg 

图148 萨姆尼西比奥爪龙的内脏化石

图片3.jpg 

图149 萨姆尼西比奥爪龙宝宝

图片4.jpg 

图150 就是这件阿夕尼波亚奇异龙化石标本,肩胛骨下方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砂质团块。

图片5.jpg 

图151 这个砂质团块,曾引起关于恐龙心脏化石的激烈争论。

 图片5.jpg

图152 阿夕尼波亚奇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