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16年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基地工作会议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出席会议并讲话。
束为表示,海智计划实施十二年来,硕果累累。海智计划之所以顺利推进,得益于广大海外科协工作者的支持,核心在于海智计划切实服务了科技工作者,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海智计划到底是什么?
海智计划全称“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是由中国科协与35家海外科技团体于2003年12月共同发起,2004年2月正式启动实施。
海智计划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海外人才和智力优势,发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共同参与,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搭建平台。一句话概况,海智计划就是招呼国外的兄弟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
海外兄弟出力模式可以很多样:国家重大项目和政策咨询、专题研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创新、兼职、考察、培训、回国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和中介服务等。
据说,海智计划规模还不小
截至目前,海智计划共联系海外华人科技团体93个,成立了上海、深圳、武汉、苏州、成都等5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立首家海外海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海智创新创业基地,在全国建立了55个海智工作基地,设立了11个海智计划示范项目,聘请了73名海智计划专家。
听说,要升级,2.0版现已诞生
不久前,尚勇书记在出席2016年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联席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协要着力打造新的海智计划2.0版本。
升级版更上一层楼,即发挥的作用“更大”,联系覆盖面“更广”,对海智的服务要“更实”。
对此,在本次基地工作会议上,束为特别强调,围绕海智计划2.0版本,海智计划工作的方式要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更加符合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的效率,使海智计划发挥更大作用;服务对象更广,除了现有广大科技工作者,还要更多向海外青年科技工作者推进,吸收更多海外科技工作者参与海智计划;服务内容要更实,着力点要更多地贴近创新和当地经济社会,让海智计划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