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蚊子传播的怪病

发布时间: 2020-05-14 15:00:3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5235192.jpg

众所周知,寨卡病毒之所以能走出非洲森林,主要由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白纹伊蚊,能够在温带气候下存活。科学家在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蚊子的传播能力不相上下但截至目前,科学家只测试了生活在美洲的蚊子,尚还不清楚欧洲的白纹伊蚊是否也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

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很快就会有答案,但科学界对欧洲白纹伊蚊不传播寨卡病毒这样的惊喜不抱任何希望。因为它们早就能够传播登革热和西尼罗河病毒,而这两种病毒都与寨卡病毒相似。白纹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根据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综合当地气候条件,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寨卡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美洲最严重、欧洲稍弱。毕竟在巴西,寨卡病毒可能就是由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某位观众输入的;2016年夏天,很多欧洲人会到巴西观看里约奥运会,而这里是疫情的中心地带。与此同时,欧洲杯足球赛于六七月份在法国举行……白纹伊蚊已经遍布南美洲,疫情可能呈“爆炸式” 发展。

蚊虫携带的寨卡病毒威胁主要集中在孕妇身上,损害子宫内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导致小头畸形。小头畸形的定义是头围比正常小两个标准方差,正常情况下每一万名新生儿中会出现几例,除了寨卡病毒以外,小头畸形也可由酗酒、基因或感染因素所致。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几种其他病毒有时也可导致小头畸形的病例,比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通常不严重的情况下,这一畸形对婴儿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情况严重时可造成发育极度迟缓、甚至死亡。在寨卡病毒经过后,巴西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小头畸形婴儿数量出现高峰。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一份报告被《自然》杂志所引用,这篇报告指出,如果在巴西这样的国家寻找小头畸形患者,可能会找出很多之前没有记录的病例。

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首先,科学家不清楚在妊娠期的哪个阶段感染寨卡病毒最危险,尽管前三个月貌似可能性最大;其次,量化这一风险非常困难。科学家在波利尼西亚疫情爆发期间共发现1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此期间,约有4 000 名新生儿诞生;最后,科学家不了解寨卡病毒越过胎盘后,在胎儿体内到底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有种担忧正浮出水面,因为对巴西第一批小头畸形婴儿进行的磁共振检查揭示了比预想更严重的损伤,令人担心某些感染婴儿也会受到伤害,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当前的疫情之所以蔓延得如此之快,是因为美洲大陆的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来自非洲的病毒。当很大一部分人群都被感染,并获得病毒免疫力时,疫情就会结束。通常,感染某种病毒之后,被感染者将获得对该病毒的抵抗力:他将不再被感染,也不再传播该病毒。传播链最终会自然中断。这样一来,孕妇就不再有接触寨卡病毒的可能性,而在怀孕之前已经感染过的人此后也将对此免疫。这些数据如果被证实,对听从专家建议推迟了生育计划的年轻夫妇来说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他们可以等疫情过去之后再将此提上日程。然而不排除意外的出现。一项关于寨卡病毒变异率的研究暗示,寨卡病毒可能在十年的蛰伏期后卷土重来。

研究人员在波利尼西亚看到寨卡病毒的传播速度比曲弓热或登革热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对某些孕妇产生的可怕影响外,寨卡病毒非同寻常的传播能力也令人担忧,它已经不仅仅在热带传播了。病毒在昆虫体内的生物周期是其感染能力的关键。可喜的是温度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非常大。科学家正在收集寨卡病毒这方面的数据:在28℃时,曲弓热病毒需要3天在蚊子体内足量繁殖以控制其唾液腺,使之具有感染性。但在18℃时,时间可能达到10天。在第一种情况下,人类几乎束手无策,但在第二种情况下,科学家有时间采取行动并灭蚊。只有当蚊子吸取的人类血液中所含的病毒不能被其免疫系统和胃部摧毁时,它才会成为病毒性疾病的载体。所以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它的胃能摧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幸存的病毒还需穿过蚊子的肠道屏障,在不同器官内繁殖并到达其唾液腺,在此足量聚集,才能在其叮咬人类时进入人体。寨卡病毒需要在机体内才能存活,不像流感病毒会附着于各种表面。还要指出的是,就目前的结论,寨卡病毒大约会在一周后从血液中消失。因此在这之前,至少在理论上存在输血传播的可能。在治疗方面,目前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疫苗也没有抗病毒药物,甚至对血液中抗体的研究也不完善。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间寨卡病毒未被视作具有危险性,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疫苗研发的前期工作,一切都有待探索。这与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不一样,在上次疫情爆发前,对埃博拉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不过,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承诺2016年底进行第一阶段试验。

抑制蚊子-病毒组合的传播能力意味着灭蚊。对很多专家来说,尤其是在对病毒了解甚少的情况下,比如寨卡病毒。因为很久以来蚊子一直是我们的敌人,针对蚊子的防御手段层出不穷。 除了个人防护(蚊帐、长袖衣服和防蚊服)和集体防护(剿除孑孓或化学灭蚊),多项灭蚊策略正在研发中。尤其是培育绝育的雄蚊,这是在巴西已经采用过的“辐射雄蚊”这一旧方法的一个现代翻版。然而,这种理论上大有希望的技术未必就是万灵药:它意味着定期向环境中投放大量的绝育雄蚊,代价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