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5人工智能赋能期望

发布时间: 2020-11-02 09:20:3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长期以来,棋牌博弈,尤其是围棋博弈,被认为是需要极高智慧才能玩的游戏。正是这样的想法,2016AlphaGo在围棋博弈中战胜李世石引发了民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很自然地问:人工智能还能做什么呢?

或许正是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在行(产)业的赋能期待(以及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尝试获得成功)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新一轮热潮,这股浪潮一方面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并向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发展战略,并将其视作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福祉、国家安全的重要筹码。以下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1)美国:特朗普在发表2019年国情咨文演讲时,就强调了对未来尖端产业进行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尖端产业中必然少不了人工智能。特朗普签署的《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多管齐下来巩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2)英国: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公布《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部门协议》,允诺对人工智能领域给予95亿英镑的资金支持,提出了英国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总体策略。其中包括:通过在研发、技能和管理创新方面的投入,使英国成为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创新领域的全球中心;支持各行各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生产力;设立数据伦理和创新中心,使英国在安全和符合伦理地应用数据方面处于领先,增强英国网络安全能力;通过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及计算机教学等领域的投入,帮助人们发展获得岗位所需技能。

(3)日本:日本在2016年初发布《第五期科技基本计划(2016—2020)》,提出在全世界率先建成“超智能社会”。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是支撑该愿景的关键技术。2017年3月,日本发布《人工智能技术战略》,从解决日本社会问题、发展日本经济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包括社会生产力领域,健康、医疗和福利领域,交通领域和信息安全领域。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战略》还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增强对数据的维护、支持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增进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等应对策略。

在人工智能赋能期望持续膨胀的当代,人工智能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大名校都在重组人工智能学院(如MIT投资10亿美元新建人工智能学院、国内C9名校南京大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科技巨头加大人工智能的研发(或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并购相关创新公司)并成立相关部门,并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构建了自己的AI版图,比如谷歌提出的“AI FIRST”、百度提出的“ALL IN AI”、腾讯提出的“AI IN ALL”…… 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的构建,各大科技公司还通过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成果开源,让更多的团队和组织使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如火如荼,“AI+”已经称为新的创业范式,如“AI+制造”、“AI+安防”、“AI+交通”、“AI+医疗”、自动驾驶汽车等等。

从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几乎渗透到工业、农业、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商、旅、娱”各个层面。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生活、娱乐等不同领域的渗透,人们在进行更高效的工作、享受更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会敏感地发现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得许多岗位逐渐被智能系统替代掉了,甚至有人罗列出了人工智能可能最先代替的岗位,如电话客服人员、投资顾问、银行出纳、餐饮柜台服务员、收银员、迎宾接待、商场销售及导购服务人员、办公室文员、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会计、翻译、流水线(类)工人等等。

那么,人工智能会引起大规模失业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刚建国时,95%是农民,随着近200多年的科技发展,目前美国的农民只占5%,这意味着科技的进步使得5%的农民就可以养活剩余95%的人,这95%的人不用进行农业生产,他们各自进行着其它工作,所以他们也有工资收入,能够挣钱养活自己(比如用工资购买农产品)。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200年间,美国人可以慢慢填补因为科技发展而多余出的劳动力(通过产生更多的岗位)。那么深入来看,如果不用200年的时间,而是用10年(甚至1年)的时间,科技的发展程度就能达到足以让5%的人养活剩余95%的人。而这10年(或者1年)内无法挖掘更多的岗位提供给剩余95%的人,这就意味着这95%的人群都失业了,没有了经济收入,不再能养活自己。随之而来的是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当代,若工厂里大规模地应用机器人,使得大量的工人下岗,甚至是全部下岗(注意:这种下岗是结构化的,即工人在这个工厂下岗,在其他地方也没有用武之地),且社会不能为这些下岗人员挖掘、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那么这些下岗工人不仅是不稳定因素,也会因为没有工作而失去社会消费能力,工厂生产的东西自然也没有办法消化,社会经济就会随之消退下去。

综上所述,不是因为科技发达让人类失业,而是发展太快,快得以至于还未来得及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以解决失业问题,这才是问题所在。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考虑类似的问题,也提出很多方案,比如比尔盖茨提出和倡议的“机器人税”就是其中的一种,即使用机器人的公司要向政府缴纳额外的机器人使用税,而政府将这笔税以某种方式贴补给失业人群,从而保证社会的持续正常运转。

事实上,针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的角色定位,也有不同的响应态度。《哈佛商业评论》调研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态度,就调研结果来看,不同人群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包括五大思想流派,代表了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方面的不同态度,不在赘述。

人工智能五大思想流派

思想流派

描述

乌托邦

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带来爆发增长,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人类能够将他们的技能和天赋运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中

反乌托邦

人工智能将为世界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导致高失业率、极低的工资以及生产力、收入、商品和服务需求下降,经济陷入困境

现实主义

关注它在商业中可能带来的变化,介于前两者之间,能提高生产力,节省劳动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但同时也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不确定风险。如失业和贫富差距等

乐观主义

科技发烧友们大多都是科技乐观派,他们认为生产力的飞跃能够产生巨大收益,带动经济的增长

生产力匮乏

从国家角度来看能带来的利益并不是那么多,把这一点与人口老龄化、收入不平等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相结合,那么GDP增长将接近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