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技热点 > 正文

如何驯服细菌

发布时间: 2020-05-26 16:22:0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常规 ]

不要说在我们的皮肤和头发里的细菌部落,在身体内部也充斥着数以亿计的细菌。在我们的体内,有一个庞大而且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细菌世界。它们的数量是你身体细胞总数的10倍还多。所以,它们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5.jpg 

在我们的内脏中就有近90 万亿个细菌在“安营扎寨”。我们之所以会长龋齿,不是真的有蛀虫,而是因为口腔中有各种细菌生存,它们在分解利用食物中的糖类时产生许多有机酸,会腐蚀牙齿,留下难看的小洞和黑斑。 

人的大肠更是细菌的天堂,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和温度。这些菌群通常对人体没有危害,相反它们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益生菌”(意指有利于生命)。这些益生菌约占体内细菌总量的80%,它们在自我繁殖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体做出了许多贡献,它们提供维生素、叶酸及氨基酸等物质,帮助人体降解食物,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当然,绝大多数细菌是非致病的。通常它们和我们的身体融洽相处。但是,当致病菌进入我们体内或者体内细菌群落紊乱时,我们就有可能因不能抵抗它们而生病。  

感冒了,怎么办?或许你会说:“用些抗生素。”使用了抗生素,很快康复了。但是,下一次感冒时,它还会有用吗?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和细菌和平共处,但有时这个动态的平衡也会突然被打破。在世界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被发现之前,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某种在今天可以被轻易治愈的传染病。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的一座丰碑,步入抗生素时代之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5 年。

有了各类抗生素,许多瘟疫已经被我们消灭,我们似乎可以陶醉在这场战斗的胜利中了。然而,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更多更好的抗生素,但越来越多的可怕疾病随之而来:从“世纪瘟疫”艾滋病到非典,还有疯牛病和禽流感,人类非但没有将这些微小的生物统统消灭,反而使更多更难对付的致病菌出现。原因何在?由于滥用抗生素,这些细菌因本身的适应和保护机制,很快发生了变异,具有越来越强的耐药性,人类的免疫能力却越来越低。人类与这些致病菌的战斗陷入一个怪圈:用更强效的抗生素,人类取得了短暂的胜利,然后致病菌迅速变异并产生抗药性,然后再次感染人类。  

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要战胜细菌不能简单地依靠抗生素。为了寻找对付这些微小生命的新方法,科学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破译细菌之间的“语言”。

细菌在人体内横行肆虐,并不是散兵游勇似的单个作战,因为单个细胞很容易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所杀死。与人类的活动相似,一些细菌在它们开始某种活动前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定人数”(即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存在),科学家将它们对这种状态的感应叫做“群体感应”。细菌只有在感受到周围同类的相当数量之后,才会做出是“养精蓄锐”还是“蠢蠢欲动”的决定。当细菌的数量达到某种程度时,破坏活动就开始了。例如沙门氏菌,要等到集结成群后,才释放足够的毒素致使其宿主患病。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指令的细菌“语言”:在生存压力增大时,大肠杆菌会通过各种竞争生存下去,其中包括分泌一种叫做“胞外死亡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细菌自杀死亡。细胞死亡对单个细菌是不利的,但通过“胞外死亡因子” 作用于一个群体,就能使细菌成为一个整体。

细菌的这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方式,给科学家带来巨大的启示:跟细菌聊聊天,让它们乖乖听话!既然细菌需要感知一定数量的同类存在才会行动,那么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络网,让那些“化学语言”无法沟通,或者降低“化学语言”的浓度,使之达不到开启细菌反应的浓度,使细菌的破坏活动无法进行。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抗生素的途径,科学家认为它不会带来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特殊的“语言”向细菌“发号施令”,比如利用“胞外死亡因子” 向致病菌下达“自杀”指令,让其自我消灭。

科学家当然不满足于利用现成的细菌“语言”,他们希望通过遗传改造让细菌用人类制造的“语言”进行彼此间的交流。将一些特殊的基因加入致病菌的体内,把这些经过改造的致病菌混入到同种细菌的自然菌群中,然后提供某种特定的化学信号,触发改造过的细菌做出应答,被改造过的细菌就能够产生毒性物质将细菌杀死,或者是向同类发出错误的指令。研究人员相信,我们可以征服更多的致病菌。也许有一天,可以跟所有的细菌“聊天”。